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     
正扫墓:宁波人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相似文献   

2.
<正>3月22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奉化举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蒋孝严来到奉化参加论坛,还去祭祖、扫墓。在他心里,清明节都要去扫扫墓,这是对祖先的敬意,对文化的传承。蒋孝严说,这次"在奉化举行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看来,清明节前夕,不能忘记祖先。当天是他第六次  相似文献   

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2,(10):24-27
在清明的踏青与娱乐功能逐渐消失后,对已故亲人的祭祀哀悼成为: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为已逝的亲人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2008年的清明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作为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这是人性复归,"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超越一切,崇尚"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清明     
《宁波通讯》2015,(6):92
清明为祭祀之日,前后3天。宁波旧时清明节,有将杨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门户上的习俗。妇女还将柳枝插在鬃发上,小孩要戴柳枝编的帽子,寓“思青(亲)”之意。宁波习俗重祭祀,尤其以上坟祭祖、做清明羹饭为重,海内外游子多归故里上坟。旧时,上坟节令食品为青糍、麻糍(乌米饭)糕,并担牲礼祭祖,富家  相似文献   

6.
清明的纪念     
《走向世界》2012,(10):12-13
对于中国人来讲,清明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一个原本春游娱乐的节日,扫墓祭祖却成了惟一的内容。在传统节日变淡、保护声音四起之下,清明却无此虞,年复一年一代代进行着传承。谈论清明放假的存废实无必要,远走他乡、垂垂暮年,都不能阻滞回乡祭祖的思念。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扫墓祭祖,寄托哀思,是对逝去亲人的尊敬与感恩,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诗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8.
王磊 《中国报道》2012,(7):58-59
与中国大陆相隔一湾浅水的宝岛台湾,传统文化的根扎得很深。许多小孩三四岁就开始背诵唐诗、三字经。许多人在学书法、古筝、水墨画,以前还流行中国结。清明节,家家户户要上山扫墓、祭祖。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中元节,全台大普渡,祭拜孤魂野鬼。许多台湾人家里都会供奉祖先及神明牌位.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祭拜。  相似文献   

9.
陈明 《中国西部》2014,(13):22-25
<正>又到清明节,回乡祭祖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清明会上,晚辈依次向长辈们敬酒的场景,让人多了一些亲情。敬老孝亲这一被广泛倡导的社会美德,在这里得到了演绎。宗亲文化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进一步拉近了宗族之间的亲情。此情、此景,使我不由想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春晓 《上海国资》2008,(4):75-75
清明,一家去乡下扫墓,凭吊祖先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愉快的郊外之旅。 说到清明,自然而然就想到唐代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堪称佳作中的佳作,脍炙人口,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清明断魂”的酸楚。与这份情感截然不同的是宋代张择端的丹青《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当时政治的清明和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