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被奉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宗.<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哲理,数千年来,"易学"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文明.进入新世纪,<周易>智慧更加光彩夺目,孕生了高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东方管理学,为企业家品质修炼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作家着眼于以黑人女性为代表的真实生存状况,体察着人性与人生,书写着人生苦难,勾画着弱小群体在恶劣环境下的求生欲望以及对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顽强追求。他们的文学书写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道德和精神的高度尊重,表达了作家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人文关怀,从而导致思想道德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疏离,因此,人文关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人类文明从工业一机械文明向信息一生态文明大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人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需求逐渐强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的现实状况,从广告内涵的发展沿革与趋势的角度,探讨了广告,尤其是商业广告中所蕴含的人文性现象,认为以体现人文关怀为基本特征的人文性广告,可视为新广告的趋势与潮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实践活动。教学中人的审美存在体现在教学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彰显人的本质,维护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教学场域中得到充分关照。教学场域中人审美存在表征为:在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个性化的、具体的、自由的、自主的,学生在与未知世界的真实交往与对话中存在,在无限的可能和真实的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 自先哲伏羲创始易经八卦到现代据说已达五千年,伏羲利用易经八卦之理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沌走向理性,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立下了伟大的功勋.《易经》是一部讲天地大道理,讲人生大道理的书.《易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道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它道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自然可为我们的管理科学研究和现代管理实践提供许多极其有益的启示.现在西方和东南亚等地均把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失控等现象使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益恶化,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感。在马克思所处得时代,虽然生态问题还不足以威胁人类生存,但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生态观,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在逐步提升,法制建设在日趋规范,民主功能在日益增强.同时,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诸多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相似文献   

11.
"审美"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同时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当代审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贴和关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肯定,对人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塑造美好的心灵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审美文化,包括各种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关怀,特别应当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不停留在把男主人公安玑·克莱塑造成"伪君子"或"负心汉"的形象上,而是探入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挖掘出克莱性格中呈现的两重性,以此揭示了现代西方人面临的精神困境,赋予心理探索更深的社会批判内涵,同时也显示哈代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类精神处境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我国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早在战国末期我国名家大儒提出“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规言行,矩礼止的“以文教化”的思想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影响深远,也对我国璀璨历史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深刻地促进作用。在现代语境中,文化通常具有价值规范、价值意识形成方面的作用,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同样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于无线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发展而来的“微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自然不可忽视。为了延续并发展文化“以文教化”的重要社会功能,探究“微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发展的作用机理,并针对实际问题构建有效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人"为基础,对以人的想法、观点、思想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实践,其工作出发点与入手点都应该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贯穿人文关怀的精神,将人文关怀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如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有所驱使,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一系列的限制与影响。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阐述了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了新时期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它所提倡的"开放"理念就是要让语文课程从过去封闭、僵化的陋习中走出来,倡导大教育观,树立大语文观,拓宽使用语文的天地,深挖语文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法律人文精神是人性对法律的诉求,也是法律应有的人文之维,强调在法律中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尊重人性、关怀他人,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当前,人文精神在我国法律中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加快构建法律人文精神对于预防冤假错案、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笨花>是一部风格迥异于铁凝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它不再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的生存命运继续探讨,而是以家族叙事为主线,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凡人凡事融于历史风云变幻、世态风情的生动展示中,折射民族历史的命运.<笨花>是铁凝对民族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是她对乡村对黄土地厚爱之情的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思高校因人文关怀的不足和交流渠道的不畅而引发的惨剧,使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已刻不容缓。而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就观念层次而言,要从正确的学生观、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管理模式等多视角加以考察与建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儒家传统的礼乐教化思想,<淮南子>与世推移,得出融冶儒道的"无为"乐教观;在对音乐本源的考察中,<淮南子>以"道"为本,由"道"而情,进而阐扬平和恬淡之情之于王者之德与人伦之治的价值意义,反映出作者在思想上对儒与道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