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民诉法第55条规定明确了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地位,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该规定作为一种诉讼救济手段尚不能与现实的环境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匹配,需要从利益维护路径的扩张和相关起诉主体职能的规定与限定两个角度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公益诉讼打开了一扇门。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3.
救济先于权利,没有救济,权利就形同虚设。针对层出不穷的土地违法案件,国家的调控政策失灵,行政管理手段捉襟见肘,而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引入,能有效遏制土地行政违法事件,强化对行政机关的社会监督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安全战略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土地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应尝试建立土地公益诉讼主体制度、构建独立的诉讼审判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以及诉讼费用的承担和奖励制度,推进土地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农民享有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的基点。集体成员资格案件中法院是否认定成员资格的司法态度呈现明显冲突,法院拒绝认定的理由包括:资格认定不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纠纷,资格认定属于村民自治范畴,资格争议应由行政机关处理,资格认定缺乏实体法依据等。拒绝司法认定反映法院误解成员与集体经济组织关系的属性、固化理解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割裂司法认定和成员集体自治的关系、误解司法认定的法律效力的问题。法院主要通过综合因素考量或要件模式认定集体成员资格,存在要素组合方式不一致和要素地位不确定的问题。明确集体成员资格司法认定的个案特征和依附含义,按照司法认定指南—司法指导案例—司法解释的实践过程,不断累积提炼司法经验和共识,最终上升为对集体成员资格的立法或立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集体成员资格认定贡献智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主体能力、交易标的、合约效力、市场环境7大类风险以及土地违法行为风险等17个风险因素。(2)从交易类型看,土地转让、出租、抵押三种交易类型的风险数量、风险爆发阶段以及风险类型差异显著;从交易过程看,土地二级市场风险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集中爆发于交易执行阶段;从市场主体看,交易主体所导致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且贯穿交易全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地区高风险事件类型多于东、中部地区。(3)基于结构—过程—主体构建的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传导理论框架分析表明,主体的能力、诚信、行为等能动性要素会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结构性要素的构建,制度、市场等结构性要素会作用于主体行动,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从潜伏、累积到爆发受主体与结构要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以“有为政府”联袂“有效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交易全过程和涵盖制度环境、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监管要素的土地二级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梅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6):348-350
没有救济就没权利,为了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保护公民环境权,有必要对传统民事诉讼进行补充和修正,扩大环境民事诉讼起诉主体资格和受案范围,建立环保法庭,确立新的赔偿原则和范围,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指出当前违法用地问题突出,分析土地制度还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法理推断法、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1)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监管、保护的模式不利于实现国家土地资源安全;(2)健全社会公益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监管、保护力度及其效果。研究结论:构建行政与公益诉讼特殊司法救济双轨并行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法院在集体土地征收案件中审查“公共利益”要件的实然状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方法:回归建模、文献分析。研究结果:法院对公共利益要件的实质审查持克制主义态度;对公共利益要件的接纳性呈现两极化;对公共利益理由的支持力度与被告行政级别呈负相关性;法院高度认可“征补协议”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联性;其他因素对法院裁判结果的影响轻微。研究结论:法院在土地征收案件中并未实质性审查公共利益,存在显著的形式化与程序性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诉讼机制与立法意涵的非弥合性、行政规划与公共利益的非对等性、司法审查考量因素的非法律性以及传统法院职能定位的非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选择。然而,复杂的实践表明不应将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简单地定性为合同行为或"行政协议"行为,而应当根据不同行为所体现的权力(利)运行机理,将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行为分为两种类型:私权行为性质的购买行为和行政行为性质的购买行为。厘清这一点,是推动行政协议理论发展和正确适用法律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行为进行审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农业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其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为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发挥农业地质作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公共产品理论,公益性地质调查分类理论。研究结果:农业地质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主要属纯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业,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地质、地下水、土壤、地球化学、地质环境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作用。研究结论:和谐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粮食安全、农业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土地整理等工作,对农业地质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地质产品调查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方便、快捷、公开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调查“两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两规”冲突核心问题的行为倾向,并据此勾勒出“两规”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探寻相应的协调对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研究结果:15个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中某些主体同时拥有多项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核心问题,具有矛盾利益诉求的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倾向;依据其利益诉求及行为倾向,可以将15个利益主体分别归入利益相关者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研究结论:改变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减缓其对立关系是解决“两规”冲突的根本出路;在规划编制阶段构建完善的冲突协商机制和在规划审批阶段强化省级政府的制约作用是当前更务实的选择;此外,还需强化规划的执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置冲突。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回顾了 1994年以来 ,各届政府领导对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重视 ,分析了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队伍的野外设备、实验测试设备、海洋调查设备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阐述了 2 0 0 3~ 2 0 0 5年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装备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特点 ,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地质调查固定资产管理 ,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装备最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业投融资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与林业分类经营相匹配的林业新型投融资体制的思路,即公益林业建立制度化的、长期稳定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建立简洁高效、低成本的资金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则在政府必要的政策扶持下完全融入市场,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融资方式成为商品林业投融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而行政机关在公开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方面信息时,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要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个人利益。因而,行政机关在公开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信息时,要建立起个人隐私的审查机制,规范个人隐私的公开程序。在衡量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时,要进行精细化判断,同时,也要合理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对个人隐私的内容进行实质化的解释,完善相应的救济措施,以期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耦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3个农民自组织作为研究案例,这3个农民自组织分属于治理现代化处于不同阶段的3个村庄,具体分析其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的现实逻辑。基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分析指出,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沿着组织及其成员经济利益最大化、村庄治理权力和治理地位的获取、组织公共精神培育及村庄公共价值实现的路径推进。村庄应基于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及进路,采取选择性激励方法,激励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推进村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