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的把握,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最终消费率较低,中等收入群体内源及消费动力均表现不足,新消费市场亟待开发,扩大内需对于畅通内循环、构建双循环格局意义重大.从理论层面分析减税促进消费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应,双循环格局下减税政策的制定应从促进企...  相似文献   

2.
李延荣  杨荣  臧佳 《农业经济》2022,(4):133-134
在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新冠疫情背景下,关注和研究农村地区消费升级问题不仅是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需要,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内在需求。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收入低、社会保障差、消费供给不足、消费理念落后等突出问题,致使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滞后。因此本文从增收、完善社保制度、丰富消费供给业态、培育消费升级理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内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崭新名片,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内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枢纽作用。本文简要介绍自贸区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自贸区应从设立配套的法律法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探索自贸区差异化发展路径等方面将建设自贸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双循环”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相关人员需要正确理解“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性,才能将其有序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推进现代化农业体系构建。基于此,文章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探讨了“双循环”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有许多重要的工业类型企业,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充分盘活黑龙江省现有的传统基础,建立发展新型优势。本文基于数字贸易,借鉴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和做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黑龙江与俄罗斯数字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推动两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中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黑俄之间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两国政策不统一,数字贸易存在层次低、范围窄、规模小等问题。本论文基于对两地数字贸易合作障碍的分析,提出促进两地数字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两地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全面安排,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单独成篇分章论述和部署,提出导向性的指引.金...  相似文献   

7.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普惠金融在助力双循环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无论是挖掘市场需求潜力,还是打通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或者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特别是要为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居民、农村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这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普惠金融在助力双循环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月雯 《农业经济》2023,(1):128-130
农业经济风险管理是采用科学、适当手段对农业经济风险源进行预防、控制,以有效减少产业波动,降低产业损失的重要举措。为更好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以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为导向,制定科学、完整的风险预警及管理方案,构建持续创新、精准可控的农业经济风险管理框架,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及应对能力,助力农业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时代的到来,要求地方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下,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推动衡阳产业提质升级。应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开发世界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具体实施,助力实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全国发展的主流趋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业中最快的,将有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大连作为我国的沿海城市和旅游中心,其生产性服务业在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对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研究对大连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双循环”为背景研究大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上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大连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低迷,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农业发展在双循环格局下存在内需市场巨大、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增强、农产品需求结构转变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制体系、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畅通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等措施把握机遇,实现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河南经济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高莹 《农业经济》2024,(4):122-124
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叠加困境。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要立足于国内大循环,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国内粮食种植储备的同时,稳固国际粮源供应。疏通双循环流通环节堵点,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此,要积极应对国内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以及国内外流通循环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通过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强化全球化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完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等方面探索粮食安全保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武英芝 《农业经济》2023,(6):127-128
针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现实条件,重点关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农村金融在制度、标准、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困境做出研判。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依托正外部性,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用平台搭建,最终适应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借助优秀金融服务支持,实现高质量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全国上下推进乡村发展、加速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国际局势乡村振兴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乡村发展虽然逐步加快,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本身不高、管理制度多年未变较为落后、人均收入较少等问题,很难有大的提升。而双循环作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好的制度优势和资源转化优势,这些正是乡村发展缺少的。因此,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有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面对全新的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格局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转型升级的体系、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富裕的经济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双方融合进行阐述,表明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方式,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建筑企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在生产要素、价值创造、组织变革、生态建设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分析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逻辑,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增强建筑企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发展格局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压力的重要举措。“双循环”发展模式要求进一步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消费市场仍有许多可供挖掘的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加速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在保障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进而形成国际国内联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水产品贸易在转变发展策略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选取2006-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口贸易数据,通过构建CMS模型和使用有序样品聚类方法,分析我国水产品进口贸易波动影响因素以明确我国水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和应对贸易风险、贸易摩擦,从而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口结构优势和较强的进口引力是促进水产品进口贸易增长的关键因素,但是进口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进口结构逐渐呈现不合理性,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双重压力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应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粮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完善粮食产业的内循环体系、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