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复杂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使各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凝聚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强化全球共生共荣意识、促进民心相通相融、增强全球战"疫"信心的时代价值。为了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理念变成现实,文章认为:要在政治上促进互信互商互谅,维护世界和平;经济上推动深度融合,谋求互惠互利;文化上倡导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方式;安全上营造整体安全、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生态上构筑和谐共生、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3—2022年CNKI中跨境水资源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整体跨境水资源与典型国际河流这两个层面分析了跨境水资源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结果显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后,跨境水资源研究经历了相对平稳和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跨境水资源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是徐宗学、陈晓宏、何大明、周海炜等,这些学者之间已经形成了部分团队合作;河海大学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是跨境水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跨境水资源研究视角多元化,其中国际水法、水外交、水安全、水利益等是研究热点,国际河流中澜沧江和珠江流域是研究热点;跨境水资源研究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流域共同体建设上,并已提出构建澜湄流域水安全共同体;未来跨境水资源研究热点可能是利益共同体与生态共同体的构建、跨境水冲突的应对机制与补偿机制、结合地缘经济政治与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奉行强权政治、冲突对抗、大国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西方海权理论与海洋治理理念已不符合当今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需要。中国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平等为思维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实践导向,以人海和谐为目标追求,为推进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针对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国家信任赤字、国家海洋利益诉求矛盾、国家海洋话语权缺失等多重挑战,中国可以通过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国际共建、完善制度设计来引导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中国提出国与国之间应加强经济合作,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些国家大搞贸易保护,严重违背了WTO自由贸易原则,广大中国外贸企业深受影响、面临困境。针对贸易保护,中国政府应积极应对,外贸企业也要修好内功,采取措施化危机为商机。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国际公地治理关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国之间利益博弈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文旨在剖析国际公地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探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公地治理模式与中国参与国际公地治理的政策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针对当前国际公地治理认知不一、主体错位、利益冲突和效果欠佳等现实困境,在国际公地的治理上要坚持文明观、权力观、义利观、秩序观“四位一体”的伦理观,即以兼容并蓄、持续发展的文明观包容不同治理模式,以相互尊重、平等共享的权力观优化治理主体权能,以大国责任、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划分责任与利益,并以规则至上、实事笃行的秩序观制定政策和保障效果。研究结论:在极地、公海、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国际公地的治理中,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大力倡导多边治理、持续利用,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着力实现主动作为、共享利益,积极推进衔接规则、引领机制,以此为导向提出和推行国际公地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在共同的利益基础、责任担当和价值遵循的基础上,为全面治理乡村公共事务而形成的有机联合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现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与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层配套制度设计有所欠缺、基层政府治理手段刚性化、村干部动员能力不足、村民主体性缺失和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迟滞等现实困境,为了充分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潜能,需要构建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强化情感认同、树立村干部权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发展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等实践路径,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建立南海区域持久和平的协商机制、构建南海区域治理模式、谋求南海区域协同发展、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增进南海区域文化认同、建设开放包容的南海合作区域,共同建设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南海周边国家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健全运行的法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输送优秀人才、达成惩戒和制裁协议、理性认知中国的南海地位等。  相似文献   

10.
杨兴伦 《山西农经》2023,(13):39-41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当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精神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有效破解制约农民农村发展难题,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发挥好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农民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太原市万柏林区抢抓先机,利用区位优势,以建设四大片区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万柏林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个政治清明时期,清官能臣和开明君主是造就古代政治清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清明不仅是君主和百官群臣的共同期待,也是黎民百姓的期待。在现代政体环境中,政治清明是中国政治开放民主的基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良好状态,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政治清明,离不开对圣贤之德的遵守,离不开公务人员的廉洁奉公,更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农发行既是推动者也是实践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发行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组成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者也是实践者。从推动者而言,就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引导、引领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践者角度而言,就是要围绕总行党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共同愿景来凝聚共识、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资格权作为一种新创设的权利,学界对于其内涵意见纷呈,对于其权能内容也众说纷纭。虽然各地改革试点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资格权的认定、保障和退出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本文认为,宅基地资格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至少应包含身份、收益和管理三大权能。为促进资格权的实现,建议明确资格权认定立法和认定标准,设立特殊资格权以满足“新村民”需要;显化资格权表现形式,建立资格权“确权颁证”制度;探索宅基地跨区域调配、分配延期补偿等多元路径以保障资格权内涵的居住权益;加强所有权对资格权的规范,促进宅基地规范流转;探寻资格权多元退出路径,设立资格权退出反悔机制,构建资格权退出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邢台市农家乐当前各自为战、重复低效的局面,本文提出在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原则,通过合作社或公司加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延伸农家乐旅游产业链,谋求农家乐一村一品特色下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农家乐利益共同体,建立农家乐自组织模式;重新研判市场需求及乡村资源特色,明确农家乐发展定位;深挖乡村时空资源,扩大农家乐产品开发内涵;集中农家乐利益共同体优势,实现正规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农发行江苏省分行通过筹集政府财政资金、购销公司自有资金和参保企业自有资金组成共同担保基金,与粮食收购贷款封闭运行管理有效配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将银政企三方责任有效捆绑,建立了粮食收购"命运共同体",共同管理、共担责任、共控风险。该基金是解决农发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保收购与防风险"两难"问题的结合点,也是发挥政  相似文献   

17.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贯穿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主体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正在成为当前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路径。文章对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林业生态经济内涵的概念阐述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揭示了林业生态经济的演进规律,从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及国家对于林业科技的投入等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因素出发,全面总结出6种发展模式,在模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概念清晰、内涵明确,与相关规划区别明显,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形成“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3)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遵从“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研究结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引导生态修复活动科学开展的前提,需在明确该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基础上,遵循其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得到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环境治理取得卓越成效,但由于成因的复杂性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乡村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为此,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委领导、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与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是创新乡村环境治理体系、探索有效治理路径、解决环境治理困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打造“生态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多方齐心协力、协同共治,还需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文章分析了影响乡村环境治理的因素,总结了当前我国乡村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外交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内在逻辑包含着三重维度:历史维度,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的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价值维度,命运共同体肩负着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和和平发展的地球梦的历史使命;实践维度,命运共同体在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道路上指导着中国外交与世界一体。习近平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思想必将指导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