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热钱流入的规模、动机入手,通过近年的具体数据与相关理论,论证了热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其中包括热钱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击、热钱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击以及热钱对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冲击。最后围绕消除热钱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主要原则——控制热钱的大进大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对传统计算热钱的方法进行了系数调整,估算了1999年1月到2009年6月出入我国热钱的月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钱对股指和新开户数的VAR模型和VECM模型,对进入我国的热钱与股指以及新开户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上证指数的上涨虽然导致国际热钱显著流入了股市,但热钱流入股市后却没有对股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热钱"存在"长线投机资金",本文以影响因素为主线,结合利率、汇率、宏观经济与资本溢价等广泛因素,对"热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钱"在次贷危机后出现大幅流出的长期趋势,且短期波动加大;"热钱"同中国经济的作用机制未发生结构转变;"热钱"与多种因素存在多重长期均衡,在长期共同因子中GDP最主要,"热钱"影响超过其他因素;对GDP和房价有显著短期冲击。"热钱"应纳入中国整体经济的流动性管理之中。"热钱"对流动性的冲击,"热钱"与经济增长正反馈形成的风险,应纳入宏观经济政策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热钱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快速大量流入和流出是货币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的制度环境和当前国内外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下,开展热钱的相关研究更具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本文界定了热钱的概念和特性,简要梳理了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和路径,分析了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我国热钱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玮 《数据》2008,(8):58-59
今年上半年面对热钱流入的大幅提升,有关部门频频动作,谨防热钱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着眼于经济稳定的长远大局,应对热钱挑战的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近期热钱加速流入我国 “热钱又来了”,这是近期占据各大财经媒体头版头条的重要报道。尽管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都认为测算热钱涌入的具体规模非常困难,但无论从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还是反映热钱大体规模的主要指标来看,热钱大规模涌入我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我国,主要流入对象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最终目标是获取高额利润。境外热钱异常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实施产生很大冲击。本文分析了热钱的进入渠道,盈利模式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从而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规避热钱流入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浅议热钱流入与我国外汇储备激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激增的背后,热钱的流入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热钱流入的原因、规模和进入渠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际热钱的套利行为,不可避免地对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亚洲作为2010年热钱的主要流入地,这里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和货币升值压力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0.
数字     
张军 《英才》2008,(6):24-24
8000亿美元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中国“热钱”的计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汪洋 《政策与管理》2008,(11):62-64
今年第一季度流入境内的热钱已超过去年全年的70%。它从哪里来?一旦撤离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防范热钱袭击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苏培科 《数据》2011,(5):16-17
将国际板打造成圈热钱的“池千”?这个说法很不靠谱。一是“池子说”本来就很荒唐,因为连热钱是什么、热钱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能够圈得住?二是国际热钱根本没必要绕个大圈子跑到中国来买中国境外融资主体发行的股票,他们直接可以在境外购买,  相似文献   

13.
"热钱"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热钱”,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称谓。当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所有的资金都有逐利性,不管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把近期所有进入中国、准备套利人民币升值的外汇都算作是‘热钱’,那‘热钱’的规模可能十分庞大。但在很多人看来,不应该把“热钱”的概念过分放大。只有两类资金是应该阻击的“热钱”:一是纯属投机性质、根本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资金,比如搞假贸易,没有进出口,目的是敛资;二是虽有实际交易,但违背国家政策,比如外国投资者以个人身份短期进出中国股市,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热钱虎视眈眈在金融全球化的世界中,短期国际资本(俗称热钱)是造成一国资本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热钱的流入流出在历次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以及最具成长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内地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是热钱高度关注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的热钱流向海南炒房,一月之内使海南房价上涨40%,这就提醒我们,热钱有刺激经济发展的一面,又有其明显的负作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中国,有必要研究热钱的规律,找到管理热钱的方法,给它找个"窝",安上"套",变害为利,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胀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国际热钱净流入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又是影响通胀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国际热钱是什么,如何界定和计算它的规模,它的流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对其实施监管从而规避这种危害.本文沿着这条主线,阐述国际热钱的净流入与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所谓“热钱”(hotmoney),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当被进入国汇率预期改变、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最终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汇差和利差。这种行为表现在房地产方面就是迅速进入楼市,抬高楼价后脱手。  相似文献   

18.
柯浪 《中外管理》2008,(9):84-86
中国市场已经开始怀疑本次热钱降临中国,是美国市场策划的阴谋,中国企业在热钱面前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声音     
《英才》2011,(1)
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原工信部党组书记李毅中对自己任职三年的工作总结。池子最典型的就是指外汇储备,只是外汇储备分为不同的板块,有的是保证支付的,有的是为外资企业投资分红预备的,有的是为热钱预备的。为热钱预备的外汇储备就是对冲热钱的池子。——时隔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解释,池子的概念并没有外界解读的那么复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形成利差空间,使大量热钱不断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及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大量热钱流入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