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23年1月,货币市场平稳跨节,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日均成交小幅增加;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债市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债券借贷交易活跃,交易量同比增幅明显;利率互换曲线上移,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贬小幅收高,市场波动增加,外汇市场交投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全面上行,期权交易活跃,外币利率市场美元流动性小幅宽松。  相似文献   

2.
2022年5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继续在政策利率下方窄幅波动;资金充裕叠加基本面前景不容乐观,收益率大幅下行;月末,疫情对经济扰动边际减弱,信用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下降。5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创一年半以来新低后反弹,汇率波动性持续增加,市场流动性仍偏紧。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成交规模同比与环比均不同程度下跌。中美利差倒挂导致长端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震荡下行。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5月,央行MLF增量平价续作,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市场日均成交量增加,资金利率低位运行;5月美国非农数据强劲,债务上限谈判落下帷幕,国内经济修复放缓,债券交易活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7%;利率互换曲线全线下移,成交环比增加。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投平稳,同比连续五个月走升;人民币汇率承压走贬;月内买汇压力总体偏高;即期交投维持活跃,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期权交易维持平稳,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整体深度下探。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shibor各期限品种大幅下挫;债券综指和现券交易量大幅上涨,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元中间价震荡冲高,11月人民币兑美元贬值0.13%,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报价升水幅度扩大数倍。  相似文献   

5.
2023年2月,央行巨量公开市场操作呵护流动性,资金价格中枢抬升并重新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货币市场余额小幅减少;国内疫后复苏节奏加快,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债券发行与交易活跃度提高,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利率互换曲线上移,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承压走贬,境内外的汇差再度走阔,但市场汇率预期仍较为平稳。外汇市场交投持续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中美利差小幅走阔,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整体下行。境内美元流动性有所趋紧,境内外美元拆借利差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市场》2012,(2):61-68
2012年1月,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节前趋紧,利率大幅波动;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短升长降;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重回双向波动;人民币外汇掉期单日成交创历史新高,掉期曲线平坦化,境内贬值预期明显减§;;美元看多期权成交比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4月,央行MLF增量平价续作,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主要资金利率略有下行;债券发行与交易活跃,收益率整体下行;利率互换曲线全线下移,人民币衍生品成交环比减少。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投环比稳定,同比延续走升;随美元加息概率上升,人民币汇率走贬;银行间外汇市场净买压力逐步走高;期权交易维持平稳,短期贬值预期有所上升;中美利差先降后升,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整体转为下行。  相似文献   

8.
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继续位于政策利率下方波动;国内经济修复预期放缓,债市整体走强,收益率持续下行,曲线小幅走陡,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下行;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上升。7月,人民币即期汇率先贬后升,衍生品市场情绪一度大幅波动;最优报价点差回落,市场流动性持续向好;虽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冲击,外币利率市场整体依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23,(7):89-91
<正>2023年上半年,央行降准降息并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市场日均成交量及余额增加,资金利率中枢略有下行,但整体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国内经济修复动能放缓,债券发行及交易活跃,收益率整体下行,10年期国债运行在2.6%~2.95%;利率互换曲线全线下移,成交环比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2009,(7):56-67
2009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各期限品种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国债指数呈下跌企稳态势,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略有下滑,成交价波动大幅缩小;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日均交易量同比略有上升,掉期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报价由升水转为贴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13,(2):56-63
2013年1月,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央行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货币市场利率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呈陡峭化走势;受国内外经济回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并创下历史新高,非美货币即期交易份额下降;利率衍生品成交量同比大幅增长,利率互换曲线陡峭化;汇率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汇率震荡趋强。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交易稳步增长。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明显;外汇即期市场交易延续活跃,外汇掉期曲线整体上移,汇率升值预期减弱,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进一步活跃。人民币外汇掉期、远期净额清算试运行,净额清算业务向衍生品市场延伸。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市场》2014,(7):57-64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的整体运行特点是: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中枢稳步下行;债券收益率曲线、利率互换曲线均大幅下移;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汇率贬值,市场预期明显转向,外汇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直接交易市场交投活跃;外汇衍生品成交活跃,掉期曲线整体上移且呈陡峭化倾向;期权波动率随即期汇价波动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上半年,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拆借及回购利率窄幅波动,Shibor多数下行;债券市场走势分化,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不同等级间利差走阔;利率互换曲线持续平坦化下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波幅扩大;人民币汇率指数稳定;外汇掉期价格平坦化,人民币汇率期权波动率总体稳定。本外币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产品及交易机制不断创新,技术、基准支持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12,(12):62-69
2012年11月,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随货币政策转向净回笼,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市场降息降准预期减弱,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曲线下移;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成交价连续涨停,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延续并创历史新高,但市场流动性下降;利率互换成交大增,短期限交易活跃,利率互换曲线全线上行;汇率衍生品市场交投继续活跃,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08年7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成交量有所下降,买断式回购交易活跃;现券交易和利率互换成交大幅上升,外汇掉期交易小幅增长;美元中间价探底回稳,人民币升值速度显著减缓。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0月,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中枢反弹,波动幅度收窄,货币市场日均余额有所下降;债券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同比增幅明显,债市收益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多数走阔;利率互换曲线下移,日均成交量环比下降。外汇市场上,日均成交量同比有所下行,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全面下行,期权隐含波动率上行至年内高位,外币利率市场流动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市场》2009,(2):58-67
2009年1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月末小幅反弹;债券综指微弱下调,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且平坦化;美元中间价基本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贬值0.05%;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量出现恢复性增长,掉期报价的升水幅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市场》2009,(9):56-67
2009年8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整体回落,主要期限品种利率大幅下降;银行间国债指数微弱上升,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元中间价略有下降,成交价波幅微降;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环比大幅上升,境内外差价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利率呈U型走势,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境内即期美元盘中汇率大幅偏离基准价格,境内外价差持续倒挂,竞价市场成交份额显著增长;利率互换中以Shibor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品种成交量居首位;外汇衍生品交易环比下滑,境内外衍生品价格倒挂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