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在人民银行的顶层设计下,银行间市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稳步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银行间市场枢纽作用凸显,投资者队伍进一步壮大;银行间市场产品序列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持续创新丰富;银行间市场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系统建设效能不断提升;市场自律机制作用积极发挥;市场化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市场》2012,(10):54-62
2012年第三季度,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是:银行间市场人民币资金面维持紧平衡格局,利率中枢走高,市场融资结构改变;债券市场金融创新持续推进;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率相对于中间价偏离方向逆转,交易汇率创新高,非美货币交易份额显著上升;衍生品价格显示的汇率贬值预期幅度从高点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银行业机构为主要参与者的金融市场,银行间市场发挥着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剂银行业机构之间流动性余缺以及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的作用。当前,祖国大陆正处于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银行间市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台湾地区因较早推行金融自由化,其银行间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梳理台湾地区银行间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其主要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祖国大陆发展银行间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监管趋严并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间市场的理财产品快速发展是2011年理财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的研究表明:一是在现有经济金融环境下投资者对较高收益率资产的需求与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等多个因素共同促进了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二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不会对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总体上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影响有限;三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有利,但会产生时点上的不利影响,并给中小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四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本文建议:适当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现有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进一步加强监测与规范;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继续鼓励银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5.
2011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货币市场》2012,(1):56-69
2011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市场成员继续壮大。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反应灵敏,随调控措施整体走高,波动加大,市场成交明显增长;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及制度建设持续稳步推进,成交量微幅下跌,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先升后降;对外经济活动活跃、市场机制改革等多因素推动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持续较快发展;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利率互换成交活跃,境内外外汇衍生品价差反转。  相似文献   

6.
政策信息     
央行:拟从六方面加快金融市场创新中国人民银行5月30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指出,今后我国将从扩大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规模、加快黄金市场产品创新等六方面入手,推进金融市场的创新。这六大措施包括:一是稳步扩大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的规模,稳步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继续做好金融债、商业银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债券的发行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推动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快黄金市场的产品创新,研究推出黄金衍生产品,积极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23,(6):18-21
<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高水平开放促发展、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等举措,稳步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带路货币高质量发展。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带路货币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在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市场》2011,(1):56-69
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整体呈现平稳快速增长,市场成员稳步增加。主要特点是:货币市场资金面逐渐收紧,短期利率明显上扬;银行间国债指数震荡上行,现券交易显著增长;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微幅增长,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波动幅度扩大;利率互换交易量后四月连创新高,Shibor定价基准作用加强;头寸新规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市场发展动力加强;产品创新进一步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2013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文章按同业拆借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交易所回购利率、Shibor分别回顾了货币市场主要利率品种走势,指出受境内外、宏微观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抬升,波动加大;交易所市场活跃度提高,利率走势与银行间市场呈现差异;境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相对独立,与境内市场利差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0.
发展利率衍生品 推动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了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改革,当前必须加快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以及发挥衍生品功能与防范衍生品交易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强调市场参与者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银行间市场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近年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积极推进银行间市场标准化工作,以IMIX协议为代表的三项基础性金融行业技术标准(JR/T 0066标准系列),先后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审核,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市场》2010,(12):53-64
2010年11月,银行间市场面临的货币政策环境"外松内紧"。银行间市场交易整体保持活跃,各市场交易量同比均大幅增长;人民币市场资金面逐渐收紧,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明显上扬;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半月显著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价格在外汇新规出台后大幅波动。银行间市场业务创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交易正式推出,便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交易上线,有利于拓展衍生品市场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市场》2010,(10):57-69
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间市场创新频出、整体运行平稳。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人民币兑林吉特交易,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业务上线交易,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手段。第三季度,货币市场资金面复杂多变,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明显,市场交易大幅增长;银行间国债指数继续上行,债券交易增长明显;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交易趋于谨慎;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市场》2008,(8):54-56
7月份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贷款增速有所回升;居民、企业资金总体正常,储蓄存款增速继续快速回升;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回落;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广东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广东金融各项发展指标目前均居全国前列,呈现出“总量大、机构多、金融创新活跃”的发展态势,为银行间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探讨了广东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债券等基础类创新产品,以及人民币利率互换、债券远期等交易类创新产品角度,全面回顾了2013年银行间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运行情况;指出金融创新产品运行特点包括企业信用类产品增长势头良好、基础类产品发行利率波幅加大、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交易类产品市场表现冷暧不一等;建议从促进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定价机制和收益率估值体系等角度,继续提升银行间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金融运行的主要特征是: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贷款稳定投放,票据融资继续减少;存款继续呈活期化走势,储蓄存款增速持续回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比上月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国内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M2增速有所上升;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较多;人民币存贷款稳步增长;银行间市场利率有所下降;与上年末比,人民币汇率贬值1.62%,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博览》2015,(1):40-41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认为,金融改革在2014年是积极、稳妥、有序、扎实地推进的。胡晓炼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4年金融改革的进展。第一,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此外,推出了人民币与英镑、欧元、新加坡元、新西兰元的直接交易,降低了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第二,直接融资发展较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较快。资产证券化进展显著,这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现金投放正常;人民币贷款高位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存款增速继续上升,储蓄存款增速减缓,活期化趋势明显;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明显上升;人民币汇率运行平稳,海外市场维持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