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中遭遇信息障碍、产品雷同及低利润瓶颈,突破原有增长方式,寻求核心价值战略环节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探寻农业旅游价值链因子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农业旅游价值链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旅游实行无缝对接,以提升农业旅游核心价值和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文章首先比较了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归纳出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四点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农业旅游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启示:一是发挥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协同效应;二是加强农业生态资源的环境保护;三是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营销主题;四是重视农村福利和农民素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有8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和保护,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省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概况以及困境,然后建立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8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平均得分为7.89分,有5处遗产未达到平均分,但这5处遗产的得分距平均分差距并不大;大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开发利用程度、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没有与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种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模式,包括实景体验模式、遗产展馆模式、研学旅游模式和联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彩色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事物,开创了观光农业的新领域,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业旅游的需求,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通过对我国彩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彩色农业旅游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应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以及特色产业为支撑、坚持推进“农旅双链”发展模式,促进彩色农业旅游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野来说,提升农业旅游的文化品位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灵魂,是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它符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就具有姜堰特色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姜堰市农业旅游文化品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现今中国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广州市农业旅游开发形势如雨后春笋,且各具特色。实际开发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殊格局的重庆市为例,从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的角度,对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进行思考。文章认为,如果旅游业与农业能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链将在旅游产业集群作用下拉长,因为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引入农业生产工业化和农业配套服务业化所需的资金、人才、物流、技术、公共产品等发展要素,并提出科学发展的要求,使旅游业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同时,升级后的农业也能为本市旅游业带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资源、产品、人才等条件,从而构建旅游业与农业的双赢互促模式,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效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包括观光型农业生态旅游,品尝型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体验型农业生态旅游等。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缺乏特色,部分景区的交通条件亟待改善,景区管理机制不够规范,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不够。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丰富宣传促销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发展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都市农业旅游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使其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一个涵盖领域和行业面较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系统论的思维与方法集中研究了都市农业旅游的嬗变过程:单极核结构、圈层结构、组团结构、复合圈层结构,探究促进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农、旅、文三位一体化,三大产业融合,高新技术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土地资源价值与农业旅游土地资源价值的比较,分析农业旅游土地资源价值的增值原因及表现形式.根据土地增值论分析农业旅游开发后土地资源价值增值原因,认为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以往年土地农业平均年收益为依据对农业土地资源价值进行评估,缺乏科学性,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由土地自身因素形成的休闲价值的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1984-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考察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不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对缩小城乡收入持续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都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进一步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重视农村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从事信息咨询、商贸物流等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农业旅游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旅游业一个新的旅游产品。通过介绍兴宁区农业旅游的资源特征,把兴宁区旅游景区景点与南宁市整体的旅游进行对比,结合兴宁区的具体情况,设定了兴宁区农业旅游的形象定位是:面向全国:大西南红色旅游胜地、自驾车旅游胜地;面向南宁:南宁绿城都市城中花园,并初步探讨了农业旅游形象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及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旅游与农村转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园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种新型农业示范基地,具有开发农业旅游的资源、市场、技术等优势,在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旅游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要在理念的建立、规划布局、服务培训等方面加强谋划,这样才能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稳定农村社会、引进城市资金等多方面促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成为平衡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要保障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与互动,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与重要作用,以寻求协调、高效、共赢的合作共推模式,即: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市场拉动和协会监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