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加强会计工作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白丽光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却非常严重,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家流向个人,从帐内流向帐外,从国内流向国外,数目之大,方式之巧妙不由人不震惊。国有资产流失的...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进行流失。有粗略的统计数字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进入90年代,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因此,说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国有资产流失的流向看,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是中央流向地方,政府流向企业,企业流向个人;横向的是从国内流向国外,从一个部门流向另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法律探讨 1.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和危害关于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法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2004年3月3日《前沿问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向的特定性,即专指国有资产流向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二是权益的被侵占性,即在没有合理补偿的情形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侵占。”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国有资产的非法转移。  相似文献   

4.
胡景波  郭英 《活力》2004,(9):98-98
近十几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国企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向账外,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利用国企改革之机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案件占很大比重。分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中职务犯罪的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研究预防的对策,遏止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剖析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集体、个人和外商。据有关部门估算,近年来,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则是以千亿元计算,平均每天流失为几亿元。为此,必须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加以剖析,给它以科学定义,进行严格的界定,用法律的观点来评价,从而实现规范的管理和对违规者的查处。上海市1995年至1997年立案查处的21O件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国有资产流失就达63亿元。国有资产流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所谓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通过投资活动或会计核算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从表面看并未造成损失,但因投资方向问题或会计核算方式选择不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方式比较隐蔽,而且有时还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因而其危害比显性流失更大。一、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其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主要投资于非经营性、非竞争性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但是,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7.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次昌透露──国有资产10年流失逾5000亿元最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次昌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资产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从1982年至1992年,国有资...  相似文献   

8.
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容众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方式──货币投资、实物投资、技术成果投资和投资效益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资局")的统计和测算:从1982年...  相似文献   

9.
从审计调查结果看国有资产流失□吴新祈□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审计和审计调查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不仅国有企业存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也同样存在。其中中外合资、工业企业,国家财政拨款及专项资金较多,预算外资金收支数额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及对策梁德在近一个时期审计中发现,许多企业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流失渠道主要有;1.将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分离出来,另外注册。如某服装厂将原来的织袋车间从本厂分离开来,以“三产”形式独立注册,自主经营,以享受国家的有关减免税政策。这种...  相似文献   

11.
一丁 《陕西审计》1996,(3):47-47
最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次昌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资产不断发展壮太的同时,也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从1982年至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太约为5000亿元,从最近调查的程度还要高于这个数字,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反映是企业国有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多多,给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潜在损失埋下诸多后患因素,十分不利于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使企业在进行改制时带来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也掩盖了一些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行为,致使企业国有资产造成大量的变相损失、变相流失等等。   为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堵塞国有资产损失、流失、浪费的漏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有资产,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深化改革中企业的改制服务,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安楠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资产,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下面就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应采取的...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防止流失,国有资产管理局今年将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国有资产流失重大案件的有关责任者.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境内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以产权变动、产权关系混乱造成的流失作为重点,搞好中外合资与合作、股份制改组、公司化改制等方面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调查,以及黄金资源和土地资产流失的调研.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主要有8个方面:(1)在办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2)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的发展前景如何?已成为公众关心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竭尽全力试图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但目前这种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在此,我将对一些常见的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手法,作一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洪霞 《内蒙古财会》1996,(9):44-44,43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或其授权机构对企业投资而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已达45000亿人民币,它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可近十年来,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资料.国有资产平均每年造成的流失高达500多亿元,即每天流失1.3亿元。胜目惊心的事实表明,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痛心!国有资产每天流失一个多亿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流失、损失的国有资产高达500多亿元.相当于1992年国家财政收人的四分之一!更为严重的是,国有资产还在以每天1个多亿的速度继续流失.形成一个巨大的的“黑洞”。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渠道很多,概托起来主...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对策杨玉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2年7月发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于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忽视国有资产管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似未得...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与对策朱玮萍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国有资产运营状况严重不良,并以各种形式大量流失,从近年来企业审计所揭示的问题看,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形式:1、承包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近些年来,企业普遍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尽管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法规,并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门机构,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仍屡见不鲜。可见,认真分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