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像是个女孩。带上她?”“嗯.好像是……”路边,一个背着大包的年轻人举着写了“BRYCE”的纸板,等待搭便车。就在油门稍松的一刹那,“她”已经朝我们跑来。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经济旅程过半,一些重要经济数据亦相继出炉,从经济指标变动上可以看出,政府为经济降温的努力正在见效。然而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如何判断,是面临拐点下行放缓,还是运行平稳增长无虞?宏观调控应当继续踩刹车还是转为调油门?对于上述问题,经济学家们的分析依据不同,看法也颇为分歧。  相似文献   

3.
鲁政委 《金融博览》2011,(16):14-15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略低干预期外,其余增长类指标均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经济半年报的公布,让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让担心中国经济‘硬着落’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除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略低于预期外,其余增长类指标均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经济半年报的公布,让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5.
《保险研究》2011,(9):J0002-J0003
新格局下,财险市场“三分天下”。以三巨头为首的“一线”财险公司,凭借电销、网销的发力,重拾于过去数年中丢失的市场份额;“三线”军团不断扩容,地方法人财险公司踩下快速扩张油门,士气逼人;逾半数以上财险公司身处“二线”行列,业务增长乏力,亟待新股东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6.
张明 《金融与经济》2012,(1):50-53,49
本文从增长动力与政策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从增长动力来看,尽管净出口不容乐观,但居民消费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政策空间来看,以结构性减税为亮点的宽松财政政策以及以准备金下调为主要手段的稳中有松的货币政策,将在维系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然而,中国经济虽无近忧但有远虑,本文提出了加快增长模式转型等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183;福格尔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他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坚信中国经济能持续快速增长。近日,他就世界经济增长性质与中国经济增长等有关问题,在北京大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9.
钟伟 《中国外汇》2010,(19):64-64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转型之中,面临着“不可能的三角”,即无法同时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稳定通货膨胀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这三大目标,而只能选择其中的两者。如果选择高增长和适度通涨,那么或多或少增长质量就堪忧;如果选择高增长和增长质量,那么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可能推动通货膨胀的上升。目前中国似乎选择了第三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会财会》2005,(8):48-49
*误区 1:加挡超车 驾车者普遍认为高挡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途中升上一挡。事实上车辆的前进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钝,加速度反而减慢,所以正确超车应该减慢一挡,自动挡只需将油门踩到底,变速器便会降低一挡,以提供足够的扭力。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2,(8):11-11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日前表示,2012年的中国将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增长下滑不只是一场修正,也不只是周期性的,而是长达20年的投资与出口增长模式的终结。转向新的增长模式需要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国拒绝变革,接下来就会经历失败的10年。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已经经历了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其间鲜有大的波动和停滞。“即将到来的崩溃”的预言在中国身上屡战屡败。但是,中国持续增长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人相信最终会出现悲剧。在我看来,中国增长神话的惟一特别之处是繁荣时期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这一轮经济下行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走势?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比较低,所以现在保增长的动力比较足,此次中国经济下行时间会比较长。历史上曾有几次下行,但均属于周期性下行,但这次经济下行不是周期性的,是持续比较长的,是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下行,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来自于我们的人口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人口红利比较高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就比较快,劳动力开始减少的时候,经济就下滑。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靠家电拉动经济增长,后来是靠汽车、房地产。2000年以后,基本上靠房地产和汽车这两项,而现在这两项都在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了。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一个局外人很难理解:置身于一个像中国那样的在短短十几年间快速变革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以本国货币为基础研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能够排除任何汇率变化因素,并能体现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变化。如此比较,可以发现美国和日本在过去30年的人均年收入增长只相当于中国7年的增长水平。因此,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有时候看起来令人目眩,那是因为的确如此。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居民就处于变革风暴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3,(3):37-37
前不久,德国《时代周报》登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繁荣远未结束》的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迹象已出现。许多外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去年11月和12月的利润增长,中国的工业生产再次上升,工资将在2013年继续增长这也会拉动消费。所有这一切表明.尽管目前形势复杂.中国仍有能力调节经济螺母的松紧.并采取相应行动。如果中国希望经济增长达到7%或8%.目标就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6.
2006-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空前的大牛市,使得各种金融机构、企业、广大群众和国家财政收入都受益,内需增长强劲,中国经济也由此实现了空前的增长。然而,自2007年10月上证指数从6100点下落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至2008年9月回落到1800点.下降幅度高达70%,由此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丧失殆尽,内需的增长受到极为严重的制约。在此,笔者仅就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因素加以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赖斌 《国际融资》2008,87(1):43-46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88年为2390.47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19.62亿元,20年同增长了22倍多。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税收增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并同时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那么计量经济模型是很好的分析工具,最后通过分析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比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控制通货膨胀)来说明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丰田汽车公司由于深陷“油门门”,处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那么,作为服务业的商业银行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彭珊 《中国金融》2007,(10):50-51
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实现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根本性转变。尽管如此,中国的每一次经济加速都会很快面临资源瓶颈,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等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