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和消极影响是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尖锐的问题,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依然非常严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新特点,进一步明确新的反贫困思路,采取更为有力的扶贫措施,对于迅速缓解和逐步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和特征,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基于能力贫困理论构建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利用AF法,基于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生计调研数据测度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各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特征,剖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连片特困地区各主要民族都面临着多维贫困问题,且非收入贫困比收入贫困严重;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多维贫困覆盖率高,贫困程度严重;从各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来看,汉族的教育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最大,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收入、教育和健康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较大。[结论]收入低下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摆脱多维贫困的重要障碍,新时期反贫困工作应充分考虑各主要民族贫困的差异性和多维性特征,尤其要重视从人力资本方面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的集聚地且呈连片辐射状。连片贫困区基于民族、文化、相似地缘性等原因有着强烈的反贫困内驱合作动机。通过考察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因素,应该加强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为此必须整合贫困片区的力量及公共资源,走跨行政区协同供给的战略路径。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供给中应注意信息畅通机制、协调组织、协调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创新与建设,保证供给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国家扶贫政策以及金融反贫困的不断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反贫困绩效,并且对西部金融机智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贵州农村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在世界扶贫历史上是成功范例,它更多的是依靠社会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2000年,扶贫攻坚的历史性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民族地区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引入专项制度建设,这就是尽快地在民族地区全面建立并进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本文基于对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和五家渠市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分析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带来的东西部资本整、文化融合和体制磨合,探讨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民旋地区金融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万明 《新疆农垦经济》2010,(3):F0004-F0004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贫困问题在中国的发生率高、发生面广,且在不同的地方导致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信息不便、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中国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要想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真正发挥后发优势,首先要解决的是西部地区人口的生存问题,其次才能谈的上发展问题。所以在西部地区实行扶贫攻坚工作是西部各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农村长期性贫困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突破区。本文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历史积累效应、体制制度六个方面,对构成西部地区长期性贫困的成因进行了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和消除该区域贫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援疆背景下,新疆南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呈现新的特点。反贫困的路径选择根本在于甄别贫困的现状、类型与原因。鉴于此,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新疆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300户典型贫困户的生活、生产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民收入、支出与贫困和国家扶贫政策与贫困等方面对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从民生角度、完善扶贫机制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其中资源富饶中的贫困最令人深思。将富饶的资源转化为财富,应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战略的基点。西部拥有很多资源,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可利用价值最高的资源当数绿色资源。西部地区要实现新的跨越,彻底脱贫,就必须紧紧抓住绿色这个西部一切资源中最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1979~2018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289个反贫困政策文件,从政策样本的数量与结构分布、政策类型与参与机构、阶段性任务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①不同时期的贫困特征决定了不同阶段反贫困政策的数量和结构;②各阶段反贫困政策目标和措施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③反贫困政策演进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④参与制定和实施反贫困政策的部门不断增多,政策合力得到增强;⑤反贫困政策的演进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双轨发展这一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国反贫困工作40年历史演进特征,对未来反贫困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反贫困发展的几个经典理论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发展困境,综合学术界关于贫困、反贫困、发展、科学发展、技术精神、科技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贫困地区或个人、家庭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与"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进入财富增加、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进程;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短板"。  相似文献   

15.
贫困标准理论运用与当前扶贫新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标准是制定反贫困行动计划、衡量反贫困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直接能决定国家消除农村贫困的战略布署。一、贫困标准的理论选择与研究(一)贫困标准的理论基础由于贫困概念性问题和真实贫困数据的不完全,贫困标准的基础理论可以依据福利效用函数理论予以确定。该...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力资源开发在西部缓解贫困中的战略地位贫困是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征和重大现实问题之一。西部要开发 ,西部要发展 ,消除贫困的目标必须实现。因此 ,研究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对西部大开发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形成西部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元的 ,包括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等 ,但是 ,人口原因在致贫诸多因素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且影响面既宽又广 ,持续时间也相当长。自 1 990年以后 ,国内人口学界及有关实际部门特别关注人口数量、质量与致贫之间的有机联系。人口因素对致贫的影响机理主要通过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反贫困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贫困的原因,从贫困的根源上着手摆脱贫困。当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扶志与扶智"需要共同推进,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取得胜利的前提。[方法]文章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8个民族乡镇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基于调查问卷与关键人群访谈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云南藏区贫困的根本原因。[结果]对于贫困文化影响严重的民族地区,针对云南藏区的贫困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育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结论]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延长国家义务教育前后时段,实施"3+9+3"的15年义务教育工程,解决好教育基础设施及师资问题,对不同年龄段贫困群体开展分类教育,普及基础知识,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打破贫困文化对贫困群体思想上的束缚,让贫困群体相信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自身努力在政府的帮扶下战胜贫困。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最为严重的地域,而且其扶贫成本大、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的特征极为突出,解决好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在众多扶贫模式中,产业扶贫可以说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脱贫措施。本文基于恒大"精准扶贫模式"的执行逻辑探析,归纳总结了恒大集团的产业链精准扶贫模式,对比分析了以往传统扶贫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链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融资模式的创新的必要性,对PPP融资模式在西部地区精准扶贫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总结归纳了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金融扶贫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其反贫困绩效已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贫困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村金融反贫困不仅要坚持市场规律,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