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巴罗与萨拉一伊一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口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2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效应和口趋同效应及其成因。中国省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在地理上的集聚性明显增强的同时,空间联系也在不断密切,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误差趋同口模型是目前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比较合适的模型,趋同速度约为2%,这与目前跨国截面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一起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进行了不区分时段和地域的趋同分析,并在进行时间区段和地域区段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时段性和区段性,省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趋同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绝对趋同.这样的结论有悖于我国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事实.本文认为,部分线性加法模型(Additive Par-tial Linear Model)可以克服经典的趋同检验工具的缺陷,是趋同检验的合适技术.本文运用部分线性加法模型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间存在俱乐部趋同,并不存在所谓的绝对趋同.经典的趋同检验方法对于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趋同问题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误导.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经济趋同现象,并运用经济趋同和产业集聚理论对形成经济趋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是:河南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趋同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其他地区;河南省的投资要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必须根据各地区的推动产业来投资;各地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形成本地区的推动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扩大市场开放程度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趋同的不同定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各省1952~2004年人均实际GDP序列,运用综列数据单位根检验,从随机性趋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来看,1952-2004年,我国各地区间不存在随机性趋同,但是,1952-2004年尤其是1978-2004年,我国部分区域存在俱乐部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受到不切实际的理论指导与行政性实践机制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实状况更多表现为区域趋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两种趋同现象,被两种缺乏空间经济学视角的趋同发展理论所支配,实践上由于地方性"学习型模仿竞赛"机制作用导致无论大尺度空间还是小尺度空间均不同程度存在趋同发展。大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而小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则明显存在弊端和问题,因此应重新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确立起"大同小异"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并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研发人员、研发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保障长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的方向、结构特征和时空相关性以及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研发人员流动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研发资本流动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与资本流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发人才与资本引进策略设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效率是能体现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指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出资源利用水平的发展规律。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数据为例进行了趋同性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增长同时存在着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已较为成熟。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能源约束视角出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分析,并将最后的结论与已有的方法模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该角度切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2012—2019年我国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第二,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发现数字经济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选取1993—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俱乐部收敛的视角对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各省域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分为东部地区的富裕省份俱乐部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省份俱乐部。这种长期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进一步选取教育、科研、制度、收入差距等条件变量,实证结果显著表明它们是影响地区间俱乐部效应的主要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和失败的国家都离不开同以上四要素的联系,也正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并对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总量和对外联系因子、人均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和不安全因子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福祉水平的四个主要决定因素;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的因子得分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由"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构成的"Z字形"空间格局,其福祉决定因素的得分较高。通过缩小福祉决定因素的区域差距,可以有效缩小福祉水平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的角度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趋同性进行研究,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实证,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增长存在着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2000-2005年,趋同的速度非常快,2006年以后,速度逐渐减慢。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进出口比重的系数为正值,对城市技术效率的增长起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比重系数为负值,对城市技术效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一体化对浙江住房市场的影响既表现出需求效应也表现出空间效应(空间差异性),但目前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还比较有限。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区域交通、公共服务、就业等影响居民居住选择一体化的特征因素的实质性进展,也受制于该城市距离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距离。由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的行政性分割和现行的财税体制,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城市之间经济竞争(地区竞争)仍是主要方面,区域合作仍是次要方面。住房需求是开放或部分开放的,是可流动的;住房供给则是封闭的,不可流动的。住房需求取决于人口、收入、货币政策和地方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管制等。  相似文献   

17.
谢守红  吴社丽  傅春梅 《城市发展研究》2022,(3):中插17-中插21
首先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的集聚水平,然后利用2008~2018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而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均通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采用1987年至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区域、分时期研究FDI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地域空间差异,并且FDI对贸易影响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区域转移效应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20年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全面评估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整体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不仅能通过直接效应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省份来看,产业一体化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促进安徽省和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浙江省城市呈现出明显的“U”型影响特征;从空间效应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空间效应下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积极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注重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特征,发挥产业发达城市对欠发达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