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种苗产业助力“生态重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平 《林业经济》2013,(10):62-63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对林木种苗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重庆市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林木种苗的生产供应体系基本建成,为建设"生态重庆"奠定了坚实基础。苗圃基地面积迅速增长重庆市林业建设快速推进所产生的巨大苗木需求,成为了拉动苗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全市苗圃基地从2007年的1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近47万亩,规模在30亩以上的苗圃达1036个,在圃苗木16亿株。建成了北碚、巴南、璧山等林木种苗产业基地大区  相似文献   

2.
3.
一、我国北方林木种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中的“北方”,主要是指“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和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所辖的14个省、市(自治区)范围。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北方省份林业建设和造林绿化种苗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绿化、美化祖国  相似文献   

4.
刘万平 《林业经济》2013,(19):58-59
重庆,一座中国西部的美丽山水之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然而,千沟万壑的地势也给该市林木种苗管理带来挑战。万州区林业局在3月份就查获了一起重大假冒伪劣林木种苗案件,涉及104000株核桃嫁接苗,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市林业系统迅速加强基层管理。纵然山高路陡,山城林木种苗管理的触须层层深入,伸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林木良种基地所承担的功能是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是公益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良种的生态属性得以进一步发挥与延伸,需要走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建立与科普教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以及公益性林木认养、文化研学相融合的"公益林+"创新模式,体现森林的综合价值,实现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乡统筹、土地流转、农民转市民、土地入股”等词汇,成为了重庆市城乡使用频率较多的语言。特别是该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作出的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的惊人之举,引国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正>永川农民,有着悠久的养鱼历史。永川的渔业生产,早已闻名全国。正因为如此,今年,永川有幸被列入了"全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示范(区)县建设示范基地"名单,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8.
正从十几亩的小苗圃到2000余亩的苗木基地;从单一的自繁自用到实现外销和旅游观光多元发展……多年来,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不断实现林苗花卉产业的跨越发展,先后赢回了黑龙江省十佳苗圃、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一张张金字名片,率先走上了打造高寒花木之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北大荒的一名"新兵",通过参加这次综合调研,亲身感受到了垦区上下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职工群众的勤劳淳朴,思想受到洗礼。调研期间,以一名林业工作者的视角调查了解了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的林业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加快推进,人口增长与“三化”进程峰值处于同一阶段的背景下,保护民生、保障发展、保护耕地(以下简称“三保”)的矛盾更加凸显,统筹城乡土地管理与利用的难度日益增大.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三保”的统一,显得迫切而重要.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直在科学谋划、努力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景观生态学和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指导下,选取反映景观特征的一些结构、功能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郊市增城市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浪费土地、城镇景观格局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农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的生态规则,力图达到土地合理利用和各景观类型间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评价汉中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掌控其空间分布差异,以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方法]确定30m×30m的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汉中市各数据资料的栅格数据库,以此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评价值来最终反映生态脆弱性的高低,以及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将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划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等4个级别,其中轻度脆弱所占比例最大,为38.46%,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汉中市东部,涉及县域主要包括略阳县东部地区,宁强县、勉县及南郑县大部分地区,留坝县北部地区;占比最小的为重度脆弱,仅为11.28%,重度脆弱区集中在镇巴县。[结论]汉中市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为主,其生态脆弱性呈现出由西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低碳、节能、环保成为区域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都市农业作为高效、节能、高技术、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也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与发展都市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即两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调控城市的非理性扩张和蔓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指出生态城市建设中发展都市农业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对都市农业发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打造都市农业品牌,以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经济;二是相关部门实现联动,共同实施建设生态城市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紧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也是当前大多数城市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各地方经济发展的扶持以及合肥都市圈等经济体的建立,合肥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经济快速发展时,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成为了制约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对合肥市进行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2017年合肥市环境与经济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使用协调度模型对合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008—2017年合肥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合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仍处于较低阶段,仅有2016年、2017年两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其余年份均为失调或濒临失调类型; (2)合肥市的经济效益指数不断增高,但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总体来看处于下降的状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生态环境效益指数高于经济效益指数的状况被扭转, 2014年后合肥市的经济效益指数开始高于生态环境效益指数。[结论]合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合肥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促进合肥市整体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洪山区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武汉大旅游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洪山区发展山水生态旅游的区位条件,并进行了市场分析与预测,然后提出了洪山区发展山水生态旅游的总体目标,规划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聚焦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创建下,以改以往单纯地强调耕地使用的集约而忽视生态的做法.提出“生态集约型”耕地利用模式的思想,并阐述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内涵,充分融合了“生态约束,集约根本”耕地利用的宗旨.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市和合浦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5个县(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钦北区处于生态集约良好水平,钦南区、灵山县处于生态集约中等水平,合浦县生态集约水平一般,浦北县生态集约最差.总体来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耕地生态效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从数量、质量、结构、保障等4个方面切入,构建综合性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分析2005—2015年鄂尔多斯市10年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尔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值。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与鄂尔多斯市实际情况划分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结果](1)10年城镇化进程中,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明显。其中,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2)从土地生态安全分项评价结果来看,数量安全评价数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微小变化,安全水平基本稳定;质量安全与保障安全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明;结构安全评价分值出现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这与土地政策的倾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来看,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由2005年的临界安全水平提升至较安全水平。[结论]鄂尔多斯市整体生态安全水平正在逐年改善,但是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昭通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云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农业是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关键。该文在阐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就发展昭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优势、功能区划分和发展模式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2~2014年,生态环境再度恶化,两者再次处于低级共生阶段。[结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生态集约与生态文明城市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1, 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 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 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 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