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亿千瓦,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61万千米,公用变电设备容量达到31亿千伏安,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电装机规模、电网规模和电能消费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十二五"期间,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从2.9亿千瓦增加到5.3亿千瓦,年均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25%。这一目标,再次成为新能源扬帆起航的新动力。调高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底气源自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我国可再生能源近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在我国总发电量中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突破7.6亿千瓦,  相似文献   

3.
高层声音     
《中国石化》2016,(4):9
正国家能源局:"十三五"期间将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16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一是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2020年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00万千瓦;二是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稳步建设西部风电、太阳能基地,大力发展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2020年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电力行业持续优化电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达到14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至28%左右,电力新业态不断涌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下,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滚动优化研究专题调研报告》。此前,该报告已报送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该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力结构调整取得的新成绩,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2015年底的34.2%提高到2018年底的40.8%,已超额完成到2020年底的39%规划预期目标,尤其是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018年底已达1.7亿千瓦,已远超2020年底1.1亿千瓦的规划预期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15年底的27.3%提高到2018年底的30.9%,非化石能源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增量替代"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快速高效实施,我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和消纳能力不断增加。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中指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5%的总体目标要求,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风电开发重点体现优化布局和消纳的原则,风电项目进一步向具备消纳条件的地区转移,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弃风限电比较严重的情况,提出了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后劲不足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大气和环境保护,我国在抓住节能减排这个重点的同时,高度重视非化石能源发展,制定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战略目标。经多年努力,非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2013年达9.8%;2014年达11.1%,提高1.3个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累计并网容量593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十四五"是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目标的关键期,在此期间我国海上风电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为新能源发电新的增长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煤电是连接煤炭、工业经济和新能源发电的中间枢纽,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9亿千瓦(其中煤电约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9.2%,如图1所示。从装机规模来看,煤电仍然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如此。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电需求减速换挡,环保减排约束增强,能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煤电的发展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工业化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引领和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其中风电2.1亿千瓦,光伏发电2.04亿千瓦,水电3.56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替代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电力系统整体优化规划模型,对核电开发放缓情景下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15%目标的替代方案及其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15%目标,在积极发展水电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弥补核电电量缺口的可行选择,但将导致系统总装机容量增加、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以及电力供应总成本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山西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山西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在用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高耗能行业及相关产品的能源消费水平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山西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全省节能降耗指标按产业行业分解的目标,对高耗能行业发展趋势与节能重点进行了分析,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15%、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由于非化石能源份额扩大将降低经济的碳强度,这二者存在较强的联系。基于过去30年的发展轨迹,综述了经济、能源与排放指标的变化,建立解析式来衡量指标间的互动影响。分析表明:非化石能源份额目标与能源强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抑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水平。从这一意义上,经济与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5.
居民生活用电的快速增长是近期拉动河北南网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用电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大工业用电仍未完全恢复。高耗能行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对河北南网用电量影响巨大。钢铁行业受拉动内需政策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出现良好增长势头,但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后期发展并不乐观;建材、化工行业用电量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因此,河北南网用电量虽整体出现企稳回升势头,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和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等因素叠加的影响,电量恢复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未来电力运行走势在国内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之前仍存在较大波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运用中国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GDP与固定资本存量,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固定资本存量与能源消费则不同,在短期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均衡中,它们之间也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在能源消费中,哪个产业的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构建了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内外风电发展情况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对2008年全球及国内风电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全球的风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8年美国与中国是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2个国家,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列全球第1和第4;风电装机进一步呈向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的发展趋势,并且凤电机组的单机容量继续增大,建议应对风电输送与消纳问题进行定量化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核电装机、核电技术、核电政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未来我国广阔的核电发展空间及形势;世界核电装机发展、主要国家核电装机、核电技术进步等情况。总结了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加强核电技术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LMDI方法建立了甘肃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并运用1995~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甘肃省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是促进甘肃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能源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能源结构对甘肃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多的国家,正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结合国内核电发展现状及规划,通过比较核电链和煤电链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在2020年我国CO2排放量预测的基础上,量化了不同核电装机比例情况下的等效CO2减排量,并论述了其外部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2020年电力装机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核电装机比例每增加1%,年可减少等效CO2排放约1.41×10^8t,相当于5.64×10^4-11.28×10^4hm2森林年吸收CO2的量,节约外部成本约16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