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分析(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1.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2.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账、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部分同志提出要改革企业商品、产品销售的入帐时间,统一按“实际收到货款作为销售的实现”,其理由主要是:一、原方法存在货款未到提前交税的情况;二、国家抽紧银根,造成资金紧张,企业销货款收回难度大,原方法使销售虚增,利润不实。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终极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但据我国财政部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样统计,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方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由此可见会计造假愈烈,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企业一直以历史成本原则核算各项资产,造成我国金融企业长期来利润虚增,资产反映不实,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较差。为提高我国金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我国制定出台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本着谨慎性原则的要求,金融企业应对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并作为一项损失予以反映。  相似文献   

5.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虚假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人为地捏造或隐匿会计事实 ,篡改会计数据 ,为私利而编造的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它们反映的是不实的企业资本运动状态和经营成果 ,有很大的危害。1 虚假会计信息会影响国民收入的正确计算与分配 ,干扰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 ,造成对整体经济运行形势的错误判断 ,导致国家宏观管理决策的失误 ,使整个国民经济秩序处于失控状况 ,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不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不利于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企业向国家税务机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虚增成本、费用数额…  相似文献   

6.
王文  卞海花  蔡广梅  晔生 《税收征纳》2006,(5):18-18,33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前者大多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和奖金、股息、红利等既得利益的分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相似文献   

7.
医药行业是200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社会上对药品“回扣”成风、药价居高不下等现象反响强烈.该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1年财政部专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对82户医药、医疗等企事业单位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82户单位资产不实137474万元(其中虚增49288万元,虚减88186万元),失真度2.96%;利润不实41605万元(其中虚增22008万元.虚减19597万元),失真度18.22%。检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失真,凭证要素填写不全,帐务管理混乱,会计报表虚假,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虚增利润、掩盖亏损,设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置帐外帐,“小金库”侵占流转税款,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理混乱。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义真 《理财》2004,(10):45-45
《企业会计制度》(下文简称“制度”)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意在从防范资产不实的角度遏制会计信息失真。但是,许多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而有些企业就是依靠这些难以把握、界定不清的问题,来粉饰会计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10.
柳丽 《财政监督》2004,(2):63-63
一、企业财务报告不实的现状1、收入确认不实。企业不按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而是按自己的情况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甚至虚假制造收入。如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关联方交易确认收入、无产权资产交易虚列收入、不转让无形资产产权虚列收入、循环转账虚列收入、虚计返利、借款计入投资收益、不抵消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滞后确认收入、漏计分公司收入等等。2、成本费用确认不实。企业不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确认费用,而是自我调节或虚列费用或滞后确认费用。如少计虚列费用、多摊或少摊费用、费用挂账、将费用摊入存货、漏计支出等。3、资产确认不实。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制造虚假文件虚列资产,如有的企业伪造土地使用权证虚增无形资产,伪造银行对账单、进账单虚增银行存款,投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对冲往来账户虚减资产和负债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去年财经纪律检查和年初企业财务检查,暴露了企业财务工作上不少问题,其中主要之一是成本计算不实。成本计算不实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成本结算不按规程办理。有一个汽车电机厂的成本计算采用现金收付制,当月发生费用当月进入成本,成本高低由财务科长说了算,他以本月应交利润多少为依据。如1981年7月份帐面结算出利润是31万余元,但科长指定利润幅度在24万到25万元,结果采取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冬丽 《中国外资》2012,(23):120-121
针对当下部分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存在虚增利润的现象,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入手,分析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提出审计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贺新娣 《理财》2004,(7):43-44
在各类被粉饰的财务报表中,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影响最大的是虚增利润、高估资产、低估负债。本文重点讨论几种虚增利润的识别和剔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财政监督》2006,(3):59-60
2005年,上海专员办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检查发现问题金额99.7亿元,追缴财政资金1768万元,为整顿和维护财经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某上市公司通过虚构各种交易业务,以各种手段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从而达到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2001——2004年期间,该公司通过会计造假,虚增收入2.57亿元,虚增利润1.57亿元,造假手法之多、违纪金额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传统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筹资设立、进行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生产出产品用于销售以及利润的形成与分配过程中都在发生成本费用。所以,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对工业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有助于了解企业的成本花费,进而对其进行管理,节约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入手探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查出企业上年利润不实该如何处理南平市审计局陈永兴查阅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查证报告,发现对查出企业上年利润不实,均作“可在本年调整”的处理意见,即并入本年利润核算,其实质是:确认了企业上年利润不实这一事实,却又不纠正上年利润数,结果或使企业“合法”地漏税...  相似文献   

17.
朱永健  段正假 《理财》2001,(8):28-29
2000年初,国家审计署在《 2000年度经贸企业审计工作方案》中,把 1999年度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列为检查重点之一(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并要求计算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等的差错率,揭示会计报表的失真程度。同年年底,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对 159户企业 199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样调查的结果。其中,利润总额不实的 157户,共虚增利润 14. 72亿元,虚减利润 19. 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 33. 4%,资产不实的有 147户,共虚增资产 18. 48亿元,虚减资产 24. 75亿元,资产失真度 0. 95%,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所应达到的预算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相对于价格、利润、资金等其他经济因素来讲,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最为突出,它使企业对成本所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5,(18)
会计利润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也十分关键。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时常用的一些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财务分析方法给出了虚增利润的审计识别方法,并从上市公司自身、外部监督以及政府等角度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从而为识别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降低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被误导的风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上海专员办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检查发现问题金额99.7亿元,追缴财政资金1768万元,为整顿和维护财经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某上市公司通过虚构各种交易业务,以各种手段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从而达到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2001——2004年期间,该公司通过会计造假,虚增收入2.5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