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经贸》2010,(7):9-9
为实现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中国和日本政府已分别制定行动计划。两个行动均计划于2015年底前实行统一原产地规则等贸易促进政策。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基础,而中日两国围绕着东亚经济一体化领导权的争夺或更加加剧。  相似文献   

2.
张小华 《中国市场》2007,(27):120-12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深入,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地区合作的追求目标,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了东亚共同体建设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类型,并对其所遇到的阻力和对策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尽管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除了正在成长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没有约束力的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外,东亚尚未形成正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分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雁行模式"的利弊、APEC的特点、四轮驱动模式的作用,针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提出了加快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由于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因素众多,东亚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探索多种一体化途径,积极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东亚的经济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无疑正在改变着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有长期的系统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2004年第八次东亚“10+3”领导人会议明确以东亚共同体为长远发展目标。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EAS),东亚的一体化已越来越成为东亚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人们同时也意识到“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期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亚认同感的形成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因为一个缺乏归属感和忠诚感的共同体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房丽 《商业科技》2014,(22):284-284
东亚的经济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无疑正在改变着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有长期的系统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纯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相对脆弱,这就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需要扩展区域间的合作或通过建立经济纽带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进而加强整个区域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而东亚变化的新格局恰恰使东亚经济一体化成为可能。但由于东亚国家尚未形成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合力,尤其是中、日、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使用1990~2008年度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东亚国家的FDI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在区域生产网络机制的作用下,FDI的流入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资,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婷婷 《商业时代》2011,(23):59-60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于是加强国家、区域以及全球的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来稳定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东亚的几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使用VAR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的分析方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建立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到,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具有着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刘龙  宋丹 《商场现代化》2010,(24):13-13
本文主要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产生影响。通过研究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实际分析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于是加强国家、区域以及全球的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来稳定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东亚的几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使用VAR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的分析方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建正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到,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具有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东亚经济一体化由设想到实践已经一段时间,尽管不像欧盟那样顺利,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目前东亚已经形成了像"10+1"、"10+3"这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随着经济重心的东移,大国更加重视东亚地区,这给东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东亚合作的不稳定性。以日本为视角分析目前东亚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付春东 《现代商业》2013,(5):185-18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日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尽管近期内出现的钓鱼岛事件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走向,但“东亚一体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二战后法德矛盾的化解将给日益紧张的东亚局势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本文尝试转变思维,分析东亚实现“一体化”,从而制衡美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冲击,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构想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入手,以不同的标准作为切入点,对东亚货币一体化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破除障碍,加速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欧元成功实施和拉美国际美元化呼声的提高,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一时间成为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刘立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4-145
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指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东亚金融合作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货币一体化导致的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和宏观经济调整成本,其收益则主要来自于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交易成本的下降、投资和贸易额的增加等等。本文通过对东亚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实现东亚最优货币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东亚金融合作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货币一体化导致的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和宏观经济调整成本,其收益则主要来自于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交易成本的下降、投资和贸易额的增加等等。本文通过对东亚金融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实现东亚最优货币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