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走势来看,尽管我国国民经济仍处在良性运行阶段,但CPI却走出了先高后低的倒“U”曲线。CPI、PPI的过度波动造成黑龙江省GDP增速下降、黑龙江省食品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医疗、居住和通信等价格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化。防止CPI、PPI过度波动,成为黑龙江省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应出手“组合拳”提振经济以保持CPI稳定;启动城乡市场和扩大居民消费以迎战金融危机;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并将经济危机转化为开启价格改革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分析样本,运用统计和计量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对2003年以来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规律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价格指数序列自身波动情况来看,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征;从长期趋势看,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价格指数的分类构成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居住类指数波动大,在整个CPI构成中变动最大。  相似文献   

3.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本文通过检验得到了甘肃省CPI变动具有ARCH效应,利用GARCH(1,1)模型对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CPI波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吉林省2008年12月——2016年4月的月度数据资料,分析吉林省蔬菜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的蔬菜价格指数(VPI)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两者有长期均衡关系;VPI对CPI的长期影响大于CPI对VPI的影响;蔬菜价格的波动,受来自自身的影响大于来自CPI的影响;仅存在CPI到VPI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本文以1998年-2017年的年度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运用多元回归等计量方法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22软件,对我国CP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中以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相关指标,探究其对我国CPI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与准货币M2供应量、进出口总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分析样本,运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种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产生的效应,从而找出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居民居住成本上涨、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其他因素等驱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原因,分析各个驱动因素的价格波动情况及其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CPI与居民物价感受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衡量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一揽子商品都关系到居民基本生活。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公众消费意识的逐步提升,群众对物价波动的感受与CPI指数的变动存在差异。本文从分析居民物价感受与CPI之间的差异出发,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要化解我国现阶段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认识的误区,必须认识到我国现行的CPI指数反映的是全国居民平均水平的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而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CPI指标是反映物价总水平进而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不是万能的;CPI是消费价格指数,不是资产价格指数,但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我国现阶段CPI统计方法有局限性,不需重构,但应及时加以边际修正。  相似文献   

9.
赵远兴 《商业时代》2012,(18):24-2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的重要指标.它是衡量通货膨胀(或紧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普遍意义上判断通货膨胀的标准是CPI增长率为3%-5%,2010-2011年我国CPI指数平均高于3.3%,我国进入通胀周期.本文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视阁下分析影响我国CPI上涨的因素,并寻求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畜肉类产品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以及整体物价水平。文章基于2016年2月到2021年11月的“畜肉类居民价格消费定基指数”,采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模型、H-P滤波法以及预测模型,探寻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趋势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基本处于上升趋势。趋势因素呈现出“平缓上升-快速上升-趋于平缓”的规律,季节性因素在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波动中影响程度较深,突发事件、极端天气、政策措施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价格波动也产生重要影响,而循环因素对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最小;预测结果显示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符合季节变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考虑区域差异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汇率和国内价格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区域物价水平的影响,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区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递速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存在非线性影响,油价下降和上涨对汇率的影响不同,且油价在不同的涨幅区间对汇率的影响也不同;汇率的价格传递速率较以往有所提升,总体层面上,汇率波动对PPI的传递速率大于CPI,区域层面上,汇率冲击对东、中部地区CPI传递的速率较西部地区大,而对中部地区的PPI传递速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区域CPI、PPI的影响随着自身波动加剧分别呈现"U型"和"W型"(对西部地区的PPI影响呈现"N型"),其中,西部地区C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部地区P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CPI在国际上称为消费价格指数,在我国则被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PI旨在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满足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及为国民经济核  相似文献   

13.
温立加 《现代商业》2013,(4):132-132
房地产作为消费者非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财富水平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本文在分析房地产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基础上,以实际数据为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邵莉莉  王丽 《消费导刊》2011,(8):54-54,67
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中占较大比重,其走势对CPI存在较大影响。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2005年7月至2010年12,9的月度数据为样本数据,对食品价格与CPI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食品价格对CPI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食品价格上涨的几点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春义 《中国物价》2014,(12):29-32
本文从居民消费周期的视角对北京市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波动性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一是近十年北京市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提高了;二是居民消费和物价具有明显的反向性;三是居民消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居民消费波动未来两年可能继续在小幅波动中下降,为以后的扩张阶段完成波谷的筑底。本文还提出了一些促进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品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和福利水平。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食品价格波动对福建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影响,分析发现:在以恩格尔系数指标衡量的生活水平下,食品价格波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是其对高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影响程度的3.5倍,而且从中等收入群体起,影响程度开始较大程度减弱。据此,本文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大幅改变,但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今年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加大,稳增长压力巨大。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都有较大幅度的放缓。CPI、PPI等指标增速屡创新低,显示出国内外需求低迷,通胀率持续走低并面临通缩风险,投资、出口、消费等方面都说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整体经济下行风险都进一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尤其是在大型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央行的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居民借贷需求。本文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居民的消费波动和消费行为的改变为研究主线,目的在于分析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影响居民消费习惯变动的深层原因,最终通过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现有CPI编制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之间存在的消费结构差异,就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分类测算。并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分析对象,进一步测算了其实际购买力,以及消费价格的变动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将食品消费价格指数(FPI)、非食品消费价格指数(NFPI)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分离出来。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消费者信心指数(CCI)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及其成分指数的引导和预测作用,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巧  王晓菁 《商场现代化》2012,(28):159-162
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