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9,332(2):114-114
市场经济搞啊搞了这么多年,我的脑子好容易从“有计划按比例”转向了“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怎么?又要往回走?  相似文献   

2.
一、基于交易成本角度的EOQ与JIT比较 交易成本的思想源自于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文中科斯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企业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就是交易成本。1960年,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何谓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资源的配置,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节的现代商品经济的运行体制。它的核心内容是经济活动必...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路在何方?袁晓勇一、企业需不需要内部审计“企业是否需要内部审计?”这是《财会月刊》1996年第5期(对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开头提出的话题,笔者虽不同意该文的观点(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审计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但也...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就业工作,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二是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弱实施“就业托底”措施。前事关效率,是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关键;后事关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治理失业、消除城市贫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增长呈良好态势。在信息和通用技术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有效地、迅速地传递经济信息,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同时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标准化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笔者依据工作经验,在标准化理论上浅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标准化监督的意义。  一、目前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各级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人员习惯于按上级精神办事,以完成“标准化计划”、“达标率”、“采标计划”等工作为中心。而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有人对在新情况、新条件下还要不要依靠工人阶级提出了疑问,有的甚至散布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由此,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航。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误解,有必要予以澄清。错误认识之一:“靠工人阶级是‘土’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他们认为,“现在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要靠洋设备、洋人、洋经验”,“搞现代化企业主要靠法人代表、靠经营决策者,搞好现代企业的动力不是工人阶级”,“外国企业不提依靠职工办企业,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关系的问题上,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还是“小河有水大河满”?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就普遍流传“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观点。至今,这一观点尚未完全消除。与之相悖论是“小河有水大河满”.而且这种观点具有主导性,很受推崇。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两关系如何?有必要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配置”、“激励”、“培养”是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配置”、“激励”、“培养”三个部分,阐述了现代企业人才管理。  相似文献   

10.
应届毕业生是企业新员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今,到岗才几个月的大学生纷纷“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社会上有不少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极不守诚信”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能把责任单方面推给大学生。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人才流失,还会加大企业成本,更严重的还可能打乱企业的某项商业计划,甚至导致计划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1.
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人才文化演进的表现。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古人云:“人无才。不可立于世”,而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无才不立,政无才不威,商无才不富。企无才不强。”所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发展只有人力资源状况差别和开发运营手段不同,条件和规则都是一致的。目前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平台,对人才强化管理,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在性”、“公共品”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市场机制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利用法权进行干预,即财政介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运用财政政策,稳定整个经济,对资源进行再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资源通过市场而不是权力和关系来配置的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例如美国,市场对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两手:一是法制,一手是宗教伦理。中国当前法制建设和新的伦理体系建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目前的权力和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在目前状况下我认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民间商会这个桥梁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补充,或者说是基于中国政治体制和传统儒家伦理文化条件下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职能并不简单等同于国有经济的职能。就非政策性领域说、什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职能的微观经济组织。 我们在原有体制下有企业吗?实际上没有,只有工厂。而且是兼负部分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工厂。一方面.所谓“企业”是只负责使用价值生产的“大车间”。几乎完全不必考虑价值运动。另一方面、应当由社会提供的外部条件又都被融进了企业成本。可以说,造成目前国有企业困境的体制性因素概出于此。 我们希望的业改革目标是什么?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  相似文献   

15.
企业存在价值及其评估初探张小峰/上海财经大学一、企业是什么?探究企业存在价值,须先明确企业是什么?即应了解企业的含义及界定。有的认为:企业是资源市场配置形式的一种替代;或认为企业是一个由特有的投入与一些受到合约的一般性投入组合起来的团体;也有的认为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按行政计划配置资源的传统模式。这一重大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克服计划经济人为因素造成的相对短缺和相对剩余的“瓶颈”制约,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认为的资源主要指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有资本、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智慧。根据补偿原则,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力获得工资,企业家获得超过工资以外的薪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成为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才主要包括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企业经营人员,本文所述的人才管理即是指对此类人员的管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在人才管理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1)人才管理的观念落后,…  相似文献   

18.
章竟 《企业经济》2003,(3):190-192
在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尖锐而重大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和股市的运行,这就是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目的是什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抑或为国有企业筹措资金,使其摆脱困境?笔者试就这一与中国股市生死攸关的问题谈谈看法。一、优化资源配置是发展我国股市的第一要义我国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抛弃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并不熟悉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巨大浪费,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CI热未退,CS又闯入我们的眼帘,有人甚至将其称为“跨入新世纪的企业宣言”。刚刚迈进市场经济门槛的中国企业,该怎样去认识这个CS?许多人将其称之为经营战略,我们说它更是一种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顾客。这些顾客,有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有七情六欲、饥餐渴饮,要从他们口中赢得“满意”二字,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企业家的任务,就在于把CS这个无形的管理理念变为有形的管理方略,从而把虚幻的“满意”二字变为实在的利润。目标:以客为尊CS是CustomerS…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有效性,首先表现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益最好的企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