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晓阳 《中国外资》2011,(14):247-247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巨大波动。为了防止其再度蔓延,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金融业高管薪酬的限制和监管。随着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于金融业高管薪酬限制力度的加大,以及对审查薪酬决定机制的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业朝着日益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全球化大熔炉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金融业高管薪酬问题也被推到了全球视角的风口浪尖,备受各界关注。本文正基于此,对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后,过分注重金融业高管短期行为的薪酬激励机制受到普遍质疑,要求加强金融业高管薪酬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对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金融业高管薪酬加强监管的一系列文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自2008年以来所颁布的涉及金融业高管薪酬的监管文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应进一步加强金融业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安森 《金融会计》2014,(11):50-57
2014年中央政府对国企高管薪酬规范的一系列政策与方案的出台再次使国企高管薪酬问题持续升温,而金融业国企高管薪酬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金融业国企高管薪酬治理的研究动态,解析了薪酬治理的制度变迁与现实状况,探索了薪酬治理路径的选择。研究认为,金融业国企高管薪酬治理既是适应制度变迁的选择,也是现实发展的需求,其存在公平性不足和效率性不够的特点,只有将政府管制、企业治理和市场完善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业高管薪酬治理路径,才能促进金融业国企高管薪酬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高管薪酬问题被认为是造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出台"限薪令",我国保险公司高管薪酬机制问题也亟待解决.保险公司需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和约束长效机制,通过引入经营风险因素、将高管薪酬与长期绩效挂钩、建立多层次薪酬监管体系,实现高管薪酬与企业长期经营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韩絮 《时代金融》2013,(27):135+139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年金融业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金融业上市公司年度经营绩效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着手,并对其高管人员的薪酬与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目前金融业高管薪酬中存在的激励制度效率低、透明度低以及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对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制定相应提出包括激励制度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高管薪酬信息披露透明化、加强政府对高管薪酬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高管薪酬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美国、欧盟相继出台"限薪令"限制金融高管薪酬.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管理力度.但对于如何建立保险公司高管长效的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尤其是在后危机时期,仍需借鉴国际经验,从多方面做出改进,从而建立保险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朱俊逸 《时代金融》2009,(8X):62-64
本文对当前金融业高管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高管薪酬体制中存在的诸如权责不对称、长期激励不足等不合理因素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说明高管薪酬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沿革后,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当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并对当前国企高管薪酬的发展趋势—年薪制、股权薪酬等进行了介绍,最后给出了近期我国在国企高管薪酬上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的差距过大,高管薪酬只升不降且与企业业绩的关联程度较低,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隐性薪酬无法为社会大众所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国企高管薪酬评价体系,健全高管薪酬监督体系,建立高管薪酬比价体系,最终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国企高管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0.
胡兴宇 《投资与合作》2014,(10):221-222
当前,作为社会焦点,各界日益关注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研究分析,找出了目前我们企业存在的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我国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者激励约束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2008、2009两年度上市金融业有关数据为样本,依据假设条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金融业高管薪酬与业绩的线性相关性。根据实证与理论分析结果对目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金融业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负相关,2009年和2010年两者关系正相关且显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焦点问题之一,并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管体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体制改革的若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企业治理结构中,高管人员激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银行做为金融业的代表又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对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均至关重要,因此,在高管薪酬激励体系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特别是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关注的核心。一、国内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现状2006年,中国银行成功在上海证  相似文献   

15.
金融高管天价薪酬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管薪酬既被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有效激励机制,又被认为是公司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管的薪酬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金融企业与其他制造性企业又有较大的不同,影响薪酬的因素较为特别。本文从绩效、金融人才供求、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以及股权激励的实施,这四个方面分析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的合理因素,同时也深刻剖析了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不合理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匡仁国  白雪 《金卡工程》2009,13(7):174-174
国企高管酬薪及其管理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现行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国企高管酬薪逆势上扬,其天价酬薪引起普遍不满.国企高管天价酬薪问题既有高管自身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立法问题,也有企业本身问题.2009年4月10日,财政部发出通知,明确08年金融高管薪酬不高于07年90%,系用行政手段限制高管酬薪过高的问题.但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行政和立法等手段以外,必须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推进公司薪酬规划设计工作,明确界定高管营业业绩考核内容,完善民主制度及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等措施来解决天价酬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也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政府对高管薪酬的管理存在缺陷。本文试从政府行为的视角,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高管薪酬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国企高管薪酬分类管理的方案,并建议在市场模式下的国企高管薪酬中加入风险薪酬,以提高长期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内地股市大幅下挫,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时候,一些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却高得吓入。这里尤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和深发展董事长纽曼为代表。前者的税前报酬高达6616.1万元,也就是说,其每天的薪酬为18.12万元;后者的薪酬也达到到了2285万元,是深发展去年净利润的0.9%……“天价高薪”一经披露,立刻引发了诸多争议。这些金融业高管们的超高收入究竟合不合理?要不要对他们的薪酬进行监管?而又如伺才能进一步规范高管们的薪酬体系呢?  相似文献   

19.
郭雅娴 《中国外资》2012,(16):268-269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的差距过大,高管薪酬只升不降且与企业业绩的关联程度较低,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隐性薪酬无法为社会大众所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国企高管薪酬评价体系,健全高管薪酬监督体系,建立高管薪酬比价体系,最终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国企高管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银行薪酬激励与银行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上市银行CEO报酬及银行内的报酬差异与银行经营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银行员工薪酬激励与银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缩小银行高管薪酬和员工薪酬差异对银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股权激励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高管内部薪酬差异却存在锦标赛竞争机制,即银行高管间适当的薪酬差异可以提升银行绩效。因此,改变目前中国上市银行报酬—绩效契约是今后的金融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