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郎超 《中国外资》2011,(16):31-32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IPO抑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股改后造成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3.
全流通背景下A股IPO抑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IPO抑价率远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水平。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中国A股市场发行的259家新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赢者诅咒"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解释A股IPO抑价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经典文献中关于IPO抑价的"赢者诅咒"假说基本上不能解释中国A股IPO抑价现象,而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和新股投机是决定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52家在A股与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衡量样本公司在两个市场的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的中长期股价表现来比较两个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找出两个市场中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显著低于H股市场,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改革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适应性市场假说理论,根据新股上市后三年之内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表现数据,估算IPO抑价中二级市场溢价水平,由此探索一种新的IPO抑价构成分解方法,并运用2009—2017年间我国A股市场1883只股票发行及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A股市场IPO高抑价既包含一级市场抑价,也包含二级市场溢价。(2)2009—2012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12.21%,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34%,其余为一级市场抑价的贡献。(3)2014—2017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67.6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21%,一级市场平均抑价为254.8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79%。总体来看,除2009—2012年间上证主板市场或该期间市场处于熊市状态外,一级市场抑价是我国A股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14—2017年,一级市场抑价的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的一种表现,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大幅度上扬,超出流通价格15到30倍以上,上市首日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IPO抑价在任何国家都普遍存在,但在我国抑价现象表现的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IPO抑价产生的原因,以及IPO抑价产生的弊端,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了一些控制IPO抑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是在世界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我国IPO抑价率长期偏高的现象尤为突出.文章为了研究针对公募和社保基金机构投资者的优先配售制度对于我国A股IPO抑价率的影响,选用2014年一季度在我国A股上市的48只新股和2012年在A股上市的48只新股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优先配售制度对于我国IPO抑价率影响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先配售制度的存在降低了我国IPO的抑价率.  相似文献   

8.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IPO抑价理论及对中国IPO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IPO抑价理论大多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信号显示等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而提出的,即假定二级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IPO抑价是源于发行定价偏低.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率长期高企但逐年下降,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而必须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及IPO发行审核制度,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52家在A股与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衡量样本公司在两个市场的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的中长期股价表现来比较两个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找出两个市场中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显著低于H股市场,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改革A股市场折股发行定价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涂燕妮  王守球 《时代金融》2011,(33):163+174
如今我国股票市场制度日益完善,与发达国家接轨日益紧密,曾经受到广泛关注的IPO高抑价现象是否得到改善,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的影响又如何。通过实证分析我国A股市场上2009年IPO的公司数据,发现我国A股市场上2009年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我国A股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仍然存在抑价现象,但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创立至今已运行三年多,创业板过高的抑价度及IPO定价效率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借助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度的影响是否显著、理论解释及在我国创业板特殊制度背景下IPO抑价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研究结论不同,我国创业板风险资本对IPO抑价没有显著影响,不存在认证效应、监督监管效应及哗众取宠效应,并在系统研究创业板抑价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降低IPO抑价度、提高新股定价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与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IPO抑价问题一直是困扰金融学界的一个难题,且在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本文对有关股票市场IPO抑价进行了简单叙述,介绍了西方国家对IPO抑价的理论解释,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一些抑制抑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众多学者基于我国特有的制度和市场背景对于我国长期居高不下的IPO上市首日高抑价现象提出了各种观点。新股发行定价的理论及方法探讨在我国已逐步兴起,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较短,研究文献较少,系统性不强。国内关于公司的新股发行定价的文献较少,尤其针对本文所涉及的最新发行体制改革后的新股定价研究,尚无其他专门性的文献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