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精简介:2000年1月22日,重庆市某县技术监督局行政执行人员对代某销售的小12mm热轧带肋钢筋进行市场执法监督检查,并抽样送法定检测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是12mm热轧带肋钢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被判为劣质品。执法人员遂对其库存的300kg劣质钢材采取了封存措施,伊隔几日,执法人员去代某处取调查材料时,发现被封存的钢材已被擅自启封销售。据调查,该批劣质钢材共计进货12O0kg,已全部销完,进价为2元/kg,销价为2.5元/kg,货值金额2400元,违法所得3000元。该案存在销售劣质钢材及擅自启封两个违法行为,对于该案如何处理,有以…  相似文献   

2.
2000年9月12日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执法人员 ,在某生产资料经营门市部执法检查时 ,发现其售的某厂产的复混肥料外包装袋上标注有如下内容 :“执行标准 :GB15063 -1994 ,N、P、K含量均为15 % ,净重 :50kg(其中含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批复混肥料是厂方送货 ,共送20吨 ,进价1500元/吨 ,售价1600元/吨 ,已售10吨 ,库存10吨。经现场随机抽样检查 ,发现袋装微肥实际净重为7.5kg。并经进一步查证袋装微肥实为膨润土 ,不含微量元素 ,厂方对此事实也供认不讳。针对该案如…  相似文献   

3.
近日,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对某农资公司销售的三元素高浓度复混肥进行了抽样检验。该批复混肥标称含量氮、磷、钾各15%,总养分含量45%;而实测结果N为12.4%,有效P_2O_5为11.9%,K_2O为14.2%,总养分含量为38.5%。该批复混肥被判为不合格。经调查取证,该批复混肥共购进50吨,进货价1480元/吨,已全部售完,销售价1540元/吨。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其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根据该法可对某农资公司作出下列行政处罚: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库尔勒市质量技监局执法人员在该市查处一家用钻井液有机硅无荧光稀释剂包装袋调装钻井液有机硅稀释剂案件时,同时查获该加工点存放有121桶钻井液白油低荧光润滑剂,因无任何产品标识,被执法人员当场封存。但是,当执法人员于当晚9时30分前去处理这批涉嫌假冒的产品时,店老板李某已将封存的全部物品擅自启封转移,愤慨的执法人员连夜行动,将已转移走的货物全部追回。  相似文献   

5.
企业之星     
来宾市田丰混合肥厂 该厂于1996年8月18日经原来宾县工商局批准成立,是一家股份制的民营合伙企业,注册资金38万元,拥有员工30多人,具有年产5万吨规模的生产线,主要生产、销售复混肥料。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该厂生产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对一生产经营部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某厂生产的复混肥外包装袋上标有如下内容:“执行标准:GB15063一1994;N、P、K各含15%;净重50kg(其中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批复混肥是厂方送货,共计20吨,进货价1500元/吨,销售价1600/吨。检查时已销售10吨,库存10吨。经现场随机抽样检查发现,袋装微肥实际净重7.5kg,并经进一  相似文献   

7.
4月8日,百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百色市郊某肥料技术处理场将39吨劣质复混肥料进行销毁处理,标志着产自南宁广西中亚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地得利”和“绿都”两个牌子的复混肥料正式结束其坑农害农的“使命”。据了解,这39吨复混肥是今年3月份,百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进行农资专项打假时,在该市右江区那毕乡某农资销售店依法查封的。这批复混肥精美的包装袋上清楚地印上:总养分≥25%,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13、5、7。经执法人员依法抽样送国家法定质检机构检验,结果表明“地得利”牌复混肥料的磷含量仅为0.04%,与普通的泥土无异样;“绿都…  相似文献   

8.
案情介绍近期,某县质监局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金质亮剑"——农资打假惠农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在某复混肥料生产公司的成品仓库中发现一批包装袋标注为复合肥料的产品,数量30吨。经现场调查,该肥料生产厂家只提供复混肥料这种产品单元的生产许可证证书,  相似文献   

9.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对一生产经营部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某厂生产的复混肥外包装袋上标有如下内容:“执行标准:GB15063—1994;N、P、K各含15%;净重50kg(其中铁、铜、钙、锌、硼等微肥5kg)。”该批复混肥是厂方送货,共计20吨,进货价1500元/吨,销售价1600/吨。检查时已销售10吨,库存10吨。经现场随机抽样检查发现,袋装微肥实际净重7.5kg,并经进一步查证袋装微肥实际为膨润土,不含微量元素,厂方对此事实供认不讳。这是本案事实和已取得的证据材料,下面的讨论将围绕这些事实和证据材料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一、案情介绍2002年7月10日,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K县化肥厂检查时,发现该厂仓库内标识氮、钾总养分含量为20%、执行标准为GBl5063-1994的复混肥8吨,执法人员当场依法予以查封。经调查,该批复混肥于2002年4月16日生产,数量只有8吨,尚未出厂销售,出厂价每吨700元,该批产品货值金额5600元。该厂在4月下旬接到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以后不准再生产20%复混肥”的通知后就及时停止生产,并不敢销售,准备进行回炉处理。二、处理决定本案经该局案审会审理后认为,K县化肥厂的上述行为属于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最近,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一举查获某酱油厂在未取得酿造酱油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生产瓶装酱油.经查,该厂于2004年3月下旬开始生产,至被查封时共生产无证酱油600瓶,已售出其中200瓶,成本价每瓶1元,销售价每瓶1.5元,该批产品货值金额900元,违法所得100元.该厂无检验设备,亦未委托法定质检机构检验产品质量.执法人员以400瓶无证酱油涉嫌质量问题为由,当场予以查封.该厂无证生产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执法人员在如何运用法律处理本案的问题上产生了四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位于H市G区的甲厂生产了一批A产品,总共96台,放在自己的销售部门对外销售,标称单价100元/台。这时,H市质监部门根据国家监督抽查安排,到该厂对其生产的该批A产品抽样检验,现场封存样品6台。第二天,甲厂销售出去50台A产品,得到货款5000元。  相似文献   

13.
位于H市G区的甲厂生产了一批A产品,总共96台,放在自己的销售部门对外销售,标称单价100元/台。这时,H市质监部门根据国家监督抽查安排,到该厂对其生产的该批A产品抽样检验,现场封存样品6台。第二天,甲厂销售出去50台A产品,得到货款5000元。  相似文献   

14.
从追查发票得到的启示刘顺,申利彬一疑问我们对下属某厂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该厂有一张从某日杂公司经营部购入主要原材料JQP2吨,单价8700元的发票,对这些发票我们产生了疑问:JQP是该厂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一直是从定点生产厂购入的。为什么从日杂公司...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24日,某县质监局执法人员对该县某乡镇农资经销店进行检查,发现该销售店内有30吨某品牌硫酸钾型复合肥,标识标注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有效成份、生产厂家等内容。经调查了解,该单位销售的复合肥料外包装所标注的生产许可证编号是复混肥料的生产许可证编号,不符合GB18382-2001内容相关规定。该局以该销售点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为由,对其进行了查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9日,被告美林公司与原告银宝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农资公司向美林公司提供云南某肥料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3.5%的氯化铵2100吨,单价400元/吨,总货款为84万元。  相似文献   

17.
偷吃利息的耗子落网记衡水地区审计局丁志成,葛培新一、发现线索1995年×月×日,我们在对某银行进行审计时,通过审查信贷帐户,发现某厂贷款利息××万元与实际交纳××万元相差45500元。复核计算,感到该厂少交了利息。但对该厂的延伸调查结果又表明该厂当期...  相似文献   

18.
案情2005年10月12日,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对H化肥厂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在其仓库发现25%复混肥的包装袋无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据此,执法人员依法当场予以查封。经立案调查,证实H化肥厂尚未取得复混肥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被查封的无证产品共有2批16吨,其中一批6吨的生产日期为2005年8月24日,另一批10吨的生产日期为2005年9月5日。以上产品均未出厂销售,无违法所得,出厂价均为每吨900元,总货值金额计14400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以上事实,认定H化肥厂无证生产复混肥行为,违反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决定依…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月20日,T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到T县某农资批发市场对农资产品所涉及的标准、计量等问题进行执法检查。在检查M农资批发部时发现:该部正在销售的25吨、货值2万元尿素的产品标识没有标注养分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们对某厂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发现该厂田××利用往来帐户作案。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厂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应付款贷方一笔款4.2万元,在前进乡农机站往来帐户借方发生也是4.2万元,该记帐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