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会计准则本质的研究大致分为这样两个主题:一是会计准则的“技术观”;一是会计准则的“非技术观”, 尤其是会计准则的“非技术观”由于相关学科的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我国的学者大多从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角度解释和验证会计准则的“非技术观”。本文从会计准则的研究综述入手,引出会计准则的约束功能,最后讨论了会计准则剩余选择权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栌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208-20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理论探讨抑或是准则制订,明确会计准则的性质都将是大有禅益的。通过对会计准则性质主流的"非技术观"中"经济后果观"和"政治程序观"的分析,提出了只有在两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才能明确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向,有效地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两种理念选择:计量观和信息观,我国就会计准则所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很多方面都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对于新会计准则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计量观和计量观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确定收益的观点通常有两种,"资产负债观"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净资产期初与期末的余额来确定收益; "收入费用观"是按收入、费用配比来确定收益.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而不是收入费用观.  相似文献   

5.
资产负债表观的应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基本体现之一.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以其为考量、核算基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核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即对利润的认定核算观念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本文从理解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领会准则对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内容,分析一般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岷珉 《商场现代化》2007,(33):335-336
新会计准则不是对原会计准则的小修小改,而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和构建。本文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在六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特别对突破之一"革新准则设计理念",从原则导向、决策有用观、资产负债表价值观、综合收益观、忠实呈报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作为对会计工作的一种规范,其本身具有经济后果,本文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个别差异来论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了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结果。会计核算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等;税收处理遵循所得税法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应纳税额。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核心就是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建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中相关概念的解释,分析了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新会计体系中会计理念的变化以及新理念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有观转向资产负债观,会计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差异何在,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是大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点阐述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仅仅初步建成,在许多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会计准则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由此而引发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也不同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再加上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十分明显的.由此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后果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的"交易、事项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交易"、"事项"与经济业务的辨析入手,指出新会计准则采用"交易或者事项"代替旧会计准则所称的"经济业务",不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趋同,而且有助于明确经济业务的实质,有助于正确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最后,笔者结合新会计准则分析了"交易、事项观"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祝静  朱自求 《财经界(学术)》2010,(5):197-197,199
利润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新会计准则时利润的影响将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2007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次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新具体准则实施对公司利润操纵的分析的影响,以会计准则、会计监管以及政府行为等为主线研究公司利润操纵问题,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得出一些有建设意义的结论,从而为我国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有效遏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中国会计制度在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许多过去隐藏的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减少了障碍。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内涵入手,通过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最终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差异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权威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它作为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对于规范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新会计准则还有许多有待成熟与改善的地方,既要求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理念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更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适宜我国市场环境的会计准则体系,以期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两种观点的比较,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内容,对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负债观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新会计准则符合我国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且正在与国际准则协同接轨。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观是现代会计学界制定会计准则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念基础.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各种特点.但某些细节也违反了会计信息提供的明晰性原则,引起学者争论.本文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世界各国的会计报告目标从"法律适用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已经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选择。"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高度分离,国家需要注册税务师以特定的身份就涉税事项提供涉税鉴证服务成为必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促进了涉税鉴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邰洪波  胡东华 《商》2013,(19):174-174
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角度出发,将两种收益计量观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的情况进行陈述,提出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收益计量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的应用指南,自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执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中两种会计理念,即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内涵特征,以及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并且分析了资产负债现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