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不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依靠,影响深远。此次表决通过的《民法典》,对物业管理行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正>为探讨交流《民法典》视角下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指导下,《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联合中国物协法工委于6月30日组织"物业与民生:《民法典》视角下的中国物业管理"线上研讨会。主持人:本刊记者魏继辉参与嘉宾:中国物协名誉副会长、中国物协法工委主任,河南正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剑  相似文献   

3.
<正>7月22日上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的"民法典视野下的物业管理"公益讲堂压轴专场,特别邀请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陈伟副司长作《民法典与物业管理》专题讲座,直播线上参与学习人数达到22万人,将物业管理行业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情推向高潮。当天,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陈伟副司长结合物业管理工作实际,从民法典出台对物业管理行业  相似文献   

4.
<正>从无名合同到有名合同,《民法典》为物业服务合同正名,物业管理行业也将就此开启《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的15种典型合同中没有物业服务合同,因此,人们一直将物业服务合同称为无名合同。《民法典》规定了19种典型合同,物业服务合同是其中之一。从此,物业服务合同告别无名,正式"转正"为有名合同。  相似文献   

5.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其丰富了虚拟财产、物权法、个人信息和继承法等多方面内容并涉及了多条涉税规定。当前由于没有制定税收基本法,《税收征管法》作为税收征纳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征收税款具有重要作用。“民法典”时代将给税收征管带来全新的变革,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借鉴方向,有利于《税收征管法》的修订朝更加系统完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法定继承范围继续扩大,住房作为当下家庭的主要遗产,被继承分割既不利于夫妻一方去世后配偶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典型案例引证,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层层分析,探索我国现行《民法典》父母、配偶、子女住房继承权的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8.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法定继承范围继续扩大,住房作为当下家庭的主要遗产,被继承分割既不利于夫妻一方去世后配偶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典型案例引证,在现有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层层分析,探索我国现行《民法典》父母、配偶、子女住房继承权的纾困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 《民法总则》 已于2017年3月15日颁布, 10月1日正式施行. 《民法总则》 的颁布说明我国已经吹响了制定民法典的号角. 但是关于我国民法典将会采取何种形式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及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在学界有巨大的分歧. 纵观世界各国民法典对于物权变动模式的规定, 主要有三种, 即债权意思主义、 物权形式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三种模式的定义、 主要代表国家以及利弊很多文章都叙述的很清楚完整, 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0.
<正>优良的营商环境要靠法制来保障,《民法典》颁布后,物业服务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民法典》里涉及物业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物权编》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合同编》里的"物业服务合同"及《侵权责任》里的"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除"物业服务合同"外,有关物业服务的条款均为调整、补充、明确、完善,新增部分也符合行业一贯的认知。但横空出世的"物业服务合同"里的有关条款,可能对行业造成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而与之相关联的产品责任在《产品质量法》和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侵权责任"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产品责任的界定、侵权责任的担责等问题常常会给执法人员带来困惑.笔者试从一起典型案例入手,对产品责任的相关问题做一些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民法典,正式宣告我国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民法典从不同角度对物业管理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调整,奠定了物业管理的民事法律基础。在民法典分编长达三年的编纂过程中,陈伟副司长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参与了民法典与物业管理相关编章的制定、修改和论证工作,抓住每一次机会就优化物业管理的法治环境建言献策。近日,陈伟副司长根据参与民法典立法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其长期从事物业管理实践操作、制度建构和理论研究的丰富经验,撰写了《民法典视野下的物业管理》一文,以全新的思维、全面的视角剖析了民法典与物业管理的关系。让我们跟随陈伟先生的目光,一起重温民法典对物业管理生存价值的立法表达,一起探索民法典对物业管理未来发展的法律指引。  相似文献   

13.
从外在逻辑体系、内在价值体系、动态科学体系三个维度,以自洽性视角构建《民法典》规范不动产登记实务的有效框架,通过自洽性论证、自洽性破损的发现与修复,贯通自《民法典》起到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再到具体操作规范的不动产登记一系列制度整体,强化《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一系列,全面落实《民法典》立法精神,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周铭 《上海企业》2022,(2):82-8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来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退出历史舞台。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被替代。本文从公司法司法解释入手,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期限届满前转让股权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新增居民委员会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指导和协助职能,有利于帮助业主提升法律素养和自治能力,提高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率;也有利于协调业主和物业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物业管理关系的和谐发展。《民法典》将对物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民法典》物权编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  相似文献   

16.
在《公司法》第二十条的基础上,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十三条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扩张性规定,体现了该制度的重要性。为保护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者,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该制度进行扩张规定的基调,将该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主体进行合理扩张,明确其在劳动法领域的适用,并将现有证明责任进行一定转移,以符合劳动争议案件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的原则,为劳动者保护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的规定(一)域外法律关于违反法律的合同的效力规定1.德国:《德国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法律行为违反法律上的禁止时,无效,但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除外。"2.法国:《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3.瑞士:《瑞士债法典》(OR)第20条第1款:"有履行不能或者违反法律内容的或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与内地关于物业区分所有的界定与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台湾地区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涉及:《台湾民法典》(2000年修正)、《台湾公寓大厦管理条例》(2000年修正)以及《台湾土地登记规则》(1999年颁布)。1.《台湾民法典》:该法典第799条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为:“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一部者,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之共同部分,推定为各所有人之共有,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02年《物权法》起草阶段,居住权制度就已经成为我国法律界的热门问题,其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该制度在《物权法》定稿中遗憾缺席。2020年《民法典》出台,居住权终在我国正式确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对居住权进行了定义,该条文的概括性表达为解释论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居住权的立法沿革、法律性质、内容及实践存在显著的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民法典》的意义及其与房地产法律的关系:一是《民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的作用。二是《民法典》在房地产领域所起的作用是规范公民、法人在平等交往、交易中的行为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房地产法律使行政管理机构通过依法做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来实施房地产管理。《民法典》与房地产法律在各自范围内互相支撑、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民法典》保障人们“住有所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生活有序、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