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长沙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在分析消费者购房行为,特别是价格心理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划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日前向社会公布了首批20家房地产开发商诚信承诺:购房不满意可退房。据悉,率先在全省提出诚信承诺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较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它们是:吉林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长春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长春房地产开发集团、大连万达集团长春房地产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3.
牛车 《公司》2002,(3):42-42
消费者到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商品房时,开发商常常会要求签署《购房意向书》,并在《购房意向书》中出现“套内建筑面积”、“墙体建筑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公用分摊面积”等专业术语。由于消费者对这些术语一般都不了解,又担心开发商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做“文章”,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应如何计算便成了一大难题。 近几年来,购房已成为消费的最大热点,有关商品房的投诉也相应直线上升,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算方法一直是消费者与房产商争议的焦点之一。为了改变近年来在房地产测量及房屋面积计算管理工作中“政出多门”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牛奔 《企业导报》2012,(2):166-16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增长速度也让人瞠目结舌,伴随着的开发商与购房人不平等合同交易条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明确购房人在购房合同中的权力,分析房地产交易合同中一出现的不平等霸王条款,就可以避免在购房时给消费者带来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某房地产开发商开发、销售的手续和资质并不具备,至今购房合同里的“五证”批准文件号还是空白。但开发商竟然能办理所谓的“银行按揭”,购房者需每月向开发商交付“按揭贷款”。 在调查过程中,本刊发现,该开发商即将封顶的、已经售出的、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楼盘仅仅持有一张《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  相似文献   

6.
不同心理需求特征消费者的购房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房地产》2004,(8):47-49
随着购房置业被越来越多居民家庭排上考虑日程,住房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如何把握市场需求,如何理解消费者,是每个面对市场的开发商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员力图从不同消费心理特征细分市场需求特点出发,为开发商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视角。本文数据来源于勺海润土房地产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市400名未来三年内有购房意向的居民进行的一次随机入户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不针对具体开发项目,消费者未经过楼盘概念测试,因而,本文数据仅供方向性参考,不能作为具体项目规划的指导,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房地产价格逐步趋于合理、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开发商建房告别暴利时代、投资投机者分批撤离住房市场和消费者购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购物中心经营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北京房地产》2008,(11):81-83
购物中心的经营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承租者三者利益的平衡,最终将商业地庄的前期运作,投资与开发转化成稳定的现金流与收益,是房地产开发商所必须要考虑的关键,也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运营过程中的行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百姓而言,买房像一项工程,又像一场战争。当你想要购房时,一定要留意某些“陷阱”。一是广告陷阱。警惕那些言辞华美的广告,对照《广告法》,如有不符,多半已为你设下圈套。二是冒牌开发商。购房时一定要看开发商或经销商及代理人有无“五”证,即房地产开发证...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近几年关于房地产的投诉量非常大,虚假违法的房地产广告主要表现为:向购房者承诺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根本无法兑现或引人误解的各种价格优惠、服务标准、环境及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未能按规定的要求明示价格和面积;未取得商品房预售或销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布广告等等,由此而产生众多的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广告内容是合同内容的一部分虚假违法的房地产广告危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双方产生的纠纷最后的焦点是,开发商在售楼过程中所发布的广告、宣传册及相关宣传内容,能否作为购房方与开发商之间的合同内容?开…  相似文献   

11.
顾建发 《上海房地》2014,(10):10-13
2014年房地产界发生的三件事足以影响未来房地产业发展:一是上海房地产专业媒体《房地产时报》关门;二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一哥"万科接连拜访了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三是万科和恒大在同一天与百度和阿里两个互联网巨头牵手。那么,互联网和房地产业关联是否会颠覆开发商的开发模式、代理公司的营销模式以及消费者的购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占据信息优势的代理方,可能会以此谋求在交易中获取最大收益而出现"道德风险",从而使处于信息劣势的购房人利益受损。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力的背景下,开发企业的诚信问题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风险,房地产开发商随意挪用预售资金,导致报建报监费无法落实、工程款拖欠、工程无法验收、购房业主无法办证甚至"烂尾楼"等问题的出现。鉴于此,在阐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力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强调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提高房地产业在拉动内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今购买商品房,消费者在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前,常常被开发商要求签订“认购协议”,并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消费者协会发出消费提示,商品房“认购协议”须慎签,谨防一些开发商利用“认购协议”侵吞消费者定金。消费指导专家表示,从法律角度看,签订商品房“认购协议”并不是购房的必经程序;消费者支付的购房定金,是“房地产企业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向买受人收取的预付款性质的费用”。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商品房合同,定金将抵作房款;如未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应当返还所收取的费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广告意识,不仅要使广告发布的内容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要合理控制广告费用投入,使广告能起到有效的促销作用。这就要求开发商和代理商重视和加强房地产广告策划。但实际上,不少开发商在营销策划时,只考虑具体的广告的实施计划,如广告的媒体、投入力度、频度等,而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广告策划。因而有些房地产广告的效果不如人意,难以取得营销佳绩。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代理公司和广告公司的深层次介入,广告策划已成为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一路攀升,但市场规则不完善、信息不透明。专业知识的缺乏,个人力量的单薄,使一部分购房只能是弱势群体,无法与开发商处于平等地位就购房合同进行谈判。据了解,在众多有关消费的投诉中,商品房投诉一直居前三位,最普遍的例子表现在:签约时,开发商  相似文献   

16.
张浩 《北京房地产》2000,(12):27-28
时下住房日渐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但是.热点往往成为难点.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顺利完成房地产方面的消费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消费者在买房过程中遭遇到麻烦的原因,一是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程度与火爆程度不相适应.二是广大消费者的相关专业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与购房热情、购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住房贷款利息的调低,房地产购买主体日益个人化,房地产需求市场将稳步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开发商的盲目开发和混沌经营等原因,国内房产大量闲置和个人购房市场的不兴旺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面对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商的进入,以及本已存在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必须有独特而鲜明的形象定位,项目规划,推广人员必须有定位意识并构建可行的形象定位方法以及各相关行业的形象策划、推广实施等方案书,来扩大楼盘点的市场传播占有率,创造更佳的消费者感知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万科房产…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人们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抨击不绝于耳,称他们“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甚至是“牟取暴利的奸商”。这里既有人们对房价高位运行、购房负担沉重所导致的怨忿,也有对个别开发商口吐厥词冒犯民众引起的众怒,更有对有些开发商偷税漏税、骗贷等经济犯罪和坑蒙拐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的憎恶。房地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崛起。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成就了一批房地产开发商,使他们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和淘金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在更广的领域、向着更高的目标大显身手,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势群体。这个群…  相似文献   

19.
刘文 《企业导报》2001,(4):44-44
<正>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集团购房转为个人购房。怎样开发建设满足老百姓需要的房屋是每个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房地产投资周期长、投资量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让买房行为更理性?除了开发商和购房者都要维护好契约精神外,消费者亦应擦亮眼睛,在购房之前一定要慎重。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楼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楼市一降价,老业主就"闹事"。从2月份开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大城市便相继出现多起因房价"跳水"而引起的老业主打砸售楼处、或集体维权要求"退房"的事件。如何让买房行为更理性?除了开发商和购房者都要维护好契约精神外,消费者亦应擦亮眼睛,在购房之前一定要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