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作为广东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近年来,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松山湖能否成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引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自2001年成立以来,按照建设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的定位,松山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东莞力争顺利迈过"爬坡越坎"阶段、迎来转型升级"拐点"的关键一年。当前,东莞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决定了东莞市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人才东莞"战略,东莞市载体建设不断加强,人才服务日益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逐步提升,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高端人才的关注与青睐,特别是2013年,东莞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优的人才政策——《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江阴市在推进幸福江阴建设进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始终坚持把科技与人才作为重要战略抓手,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推动经济转型提升作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六大战略行动”和“科技创新创业五大推进计划”,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使江阴市的经济和科技事业取得了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用Malmquist数据包络法求出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后,将TFP指数与金融发展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发展指标与TFP指数之间没有关系,这说明了东莞的金融发展没有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也未能推动金融发展,因此,有必要在东莞进行系统性的金融体系构建,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东莞战略形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驱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机制:构建知识创新长效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孵化高科技企业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引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投融资机制;建立产业财税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3,(10):57-57
"全市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3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2%;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9199件和5568件,在广东省均排名第三……"近年来,东莞以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周等活动为契机,把推进科技合作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平台建设,创新对接方式,  相似文献   

7.
方玉婵 《中国高新区》2014,(10):118-121
正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有个著名的"苹果理论",是科技成果在东莞加快转化的过程最形象贴切的描述,高新区更借此完成了从"青苹果"到"苹果林"的蜕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科研创新成果最后形成生产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把成果转化成产品,实现产业化。东莞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就是要搭建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东莞转化和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1-71
自2006年颁布《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来,东莞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五年投入50亿元用于发展科技事业。2007年东莞成为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市,作为东莞科技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学研合作逐步走上快车道,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为技术依托、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系统化运作机制,走具有东莞特色的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9.
方玉婵 《中国高新区》2014,(12):112-117
正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为主题的2014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东莞市招才引智活动12月5日闭幕。回顾本届科技合作周,"智慧"和"智造"是最抢眼的两大关键词,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展区正是这些亮点内容的最好诠释。作为东莞创新驱动的集聚区、生力军和加速器,每年的科技合作周,松山湖高新区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今年也不例外。除了机器人企业抱团参展外,今年松山湖的6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也集体亮相科技合作周,集中展示最前沿的科研技术。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既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举措,又是推动幸福导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战略。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着互促互动机制:一方面,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拉动社会管理创新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价值归属。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又有利于推动"幸福产业"驱动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理性分析和政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 《特区经济》2007,219(4):42-43
本文介绍了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特点,指出了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人们了解东莞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3—2020年科创板与沪市A股1570家上市公司数据,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视角,通过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了科创板与沪市A股主板市场的关联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科创板对沪市A股主板市场局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竞争效应,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两者构成相容互通的资本池,科创板对于提升沪市A股主板市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的视角,研究提出以科创板制度创新加快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动力。在解析科技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四新”促“四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激发、升级和支撑作用。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从科技创新支撑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崔学海 《特区经济》2008,(10):45-47
本文阐述了东莞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东莞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东莞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东莞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玉凤 《科技和产业》2021,21(10):86-90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科技水平发展的直接体现.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数据为基础,对宁夏2015—2018年创新能力综合水平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个方面进行短板指标分析,提出增强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物质投入强度、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水平等7个方面的方向性对策建议,为宁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向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阶段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偏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促进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扶持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建立"分类管理"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资金筹集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经过实地调研,针对目前天津市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首次把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为首都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北京的使命,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为此,作为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人才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结合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从高端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等薄弱方面入手,提出包含共性与个性特征的人才工作应对思路,为其他北京市属科研院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经验,主要包括采取“三方合作共建”的模式,依托各方的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国际合作,组建集中式技术服务中心等,从而为广东其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投入强度作为科技资源投入指标,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合同数以及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系统剖析1996-2014年北京市科技资源投入、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1996-2014年北京市科技资源投入指数与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4年北京市科技资源投入指数和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增速高于科技资源投入指数。“九五”—“十五”期间,北京市科技资源投入指数大于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北京开始将创新的工作重点放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超越科技资源投入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