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内地省域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省域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实证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当期跨期我国省域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金融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某一省域科技金融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本省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会对其邻近省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当期跨期模型中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效果最大,科技金融投入支持技术创新效果高于企业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则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各省域要发挥企业资金的支持作用,尤其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改革政府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方式,同时应注重与周边邻近省域的科技金融合作;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研发人员投入在技术创新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燕 《经济师》2022,(12):100-104+108
随着科技创新进程的深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并且成为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新时代新征程,聚焦山西省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协调解决好研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难题,统筹推进“三类创新”,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技与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要从强化基础研究,集聚力量进行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体系整体质量;明确企业创新主导地位,推动产学研金有机融合,夯实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聚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赋能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鉴于创新要素流动受到省域户籍、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以省域为研究载体,研究省域协同创新主体间互动可以动态反映在同一基础条件下创新驱动经济的协同过程。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科技服务子系统的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2009-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各省复合系统中子系统有序度、协同度以及各个协同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现不同地区创新优势不同,各地协同创新联盟核心创新主体应有差异;政府是否参与协同创新应有所选择;湖北省复合系统应深化科技服务子系统下层子系统与高校子系统、科研机构子系统间联系;江西省复合系统应以产业子系统为突破口,形成多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丽 《技术经济》2016,(11):28-35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上升,空间聚集及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空间依赖性强。R&D投入强度、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城镇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省份R&D投入强度、财政教育支出及城镇化率对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互联网基础条件的影响均为负。西部及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人力与科技财政支出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而东部地区科技资金投入、科技研发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度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意味着各省必须结合实际,确立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以此推动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就陕西省而言,应确立历史文化制作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发展策略上,以文化产品的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历史文化制作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创立服务品牌为核心,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业;以西安会展业建设为中心,推动陕西会展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省域的视角,以省域内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发展水平三组关系为切入点,以30个省份为样本,基于协同学的耦合度计算模型——离差系数最小化耦合度模型,探究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科技的耦合状况不佳;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超前发展与滞后发展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创业型大学数量以及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占比三者存在密切联动关系,与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耦合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健康性有赖于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有机、高效协同发展。以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位,在构建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13—2019年各省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动态协同效应,基于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法分析省际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结合各省域协同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仅有极少数省份实现良好协同;排名靠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我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呈现出东—中—西—东北部的阶梯式下降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强省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省区追求的目标,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构建了由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效益、科技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科技强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强省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区科技强省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科技效益为核心的科技强省实力对科技强省能力起着主要作用。湖北省有较好的科技强省潜力,未来的发展应在努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科技效益,增强科技强省实力,最终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借助政府科技基金提升区域科技实力和科技创业氛围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也设立了政府科技基金。在探究政府科技基金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政府科技基金主要应通过激励创新、扶助创业、便利融资、优化服务,促进区域在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发展环节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区域经济长期、高速、健康的发展发挥助推作用。同时,实现基金管理中全方位的制度创新对于改进基金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阶梯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能力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发展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破两极分化的空间结构,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并对相关评价进行了梳理。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发现:全球创新城市形成了美洲和欧洲两极主导、亚洲跟随的格局;全球创新网络重心有往亚洲转移的趋势;北京创新地位逐年上升,已成为亚洲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京有着研发能力强、企业研发投入大等优势,但也有缺乏顶尖人才、创业活动支持度不足以及企业创新有待提升等劣势。最后提出了北京应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企业创新完善创业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力逐渐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与促进要素在不同空间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各有特点,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力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普及,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长远发展。以“中三角”为例,从创新要素集聚角度分析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域和地市创新资源配置现状,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联立方程模型探究创新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互联网创新现实情境,结合互联网创新特点,从互联网创新环境、互联网创新投入和互联网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中国互联网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第三方客观数据,运用改进灰色关联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域互联网创新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互联网创新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东部沿海省域互联网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省域;河北、辽宁、安徽等省域存在创新维度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制约着互联网创新发展。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互联网创新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驱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需要引入产业化创新的概念。产业化创新是个机制,能有效克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张皮”状况。产业化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产业化创新中得到体现,反映创新创业的各个参与者在其中各尽所能。以产业化创新为内容的科技创业与一般的企业运行目标不同,它追求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也只有在企业整体价值提升后,各个创新创业参与者才能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因此从创业板到主板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价值发现和评价。股票市场不仅要科学评价产业化创新成功的企业价值,支持其扩大规模,更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AHP模型的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交通的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确定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效益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系统建构了三级模糊AHP评价模型,对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价,并选取H省、Y省和S省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评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较为一致,数字化产业发展指数呈现东部地区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的态势;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效率指数的分布大致相反,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一致,表明创新驱动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