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晓慧 《时代经贸》2013,(13):146-147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在全省文化强省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凸显。但仍存在分工协作不够、科技支撑不足、龙头骨干企业缺乏、产业链不完整、创新能力不强、服务平台不完善、知名品牌较少、资金和人才严重短缺等突出问题。推进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是,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培育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塑造中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分别从创意阶层集中、产业链协作、客户资源共享三个角度阐释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利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及区域分布特征,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集聚变动指标分解,剖析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在不同区域间呈现阶梯状非均衡分布特点,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均匀;各文化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偏低,且多个细分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回复效应是制约各行业空间集聚程度提升的关键原因.因此,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水平垂直整合的文化产业链集群、吸引创意人才汇聚、健全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文化产业窣间集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佳 《经济月刊》2012,(9):150-152
自2007、2010年分别评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至今,由文化部评选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共计8家,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共计7家。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以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为名的园区数量目前已高达上万家。产业园区不计其数,而其中真正能做到文化产业集聚的却不足5%。在“贴政绩金”、“卖地产钱”的巨大诱惑下,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伴随而来的项目泛滥、特色不明、综合配套平台不完善、研发活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机制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热议。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文化产业管理博士后高宏存副教授。  相似文献   

4.
文化科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途径的重要举措。当前辽宁省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政策、深度、人才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从制度建设、新业态培育、产业集聚、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解决,以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12)
利用EG指数和市场集中度,对江苏省文化产业2000—201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运用ArcGIS分析了江苏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00—2013年江苏省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集聚度呈增长趋势,但总体集聚水平不高;文化产业集聚存在行业分层,文化艺术业的集聚度相比新闻出版业和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较低;文化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形成"一核两翼三带"的空间格局,存在区域差异;集聚的形成机制以政府主导建设为主,缺乏市场自发型集聚。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下半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文化体育领域的实施办法》等推动海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文件,是海南省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海南文化产业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必将吸引一大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身到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使海南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的文化产业的现状、特点和融资难进行分析,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吉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今后一定时期,吉林省要加快"六个已有优势产业、二个无中生有潜在产业"发展,推进"一个中心、八大集聚区"建设,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举措,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但在发展观念、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文化园区建设、产业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要立足于东北地域特色,树立东北大文化发展观念,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示范园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文化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虽然具有很好的内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特色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不强大等.为此,必须通过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培育主体文化产业市场、建立主体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主体文化产业龙头,来实现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婧 《广东经济》2021,(1):70-77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及优势,文化同根同源是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文化产品与供给结构性失衡;"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特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不强等.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李翔 《生产力研究》2012,(6):128-129,144
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有2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部分城市也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然而,较之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国内的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尚未形成成熟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星模式"(the Star Model)将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置于国家创新系统核心位置的启示,国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和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作用,加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规划、管理与政策扶持力度,将其全面纳入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系统中,并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管治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促进文化繁荣的经济动力。文化产业具有绿色、低碳等属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是经济和文化要素高度集聚的空间,城市空间的生态化改造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围绕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城市空间管治,加快城市空间生态化改造的步伐,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利用2005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而金融服务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2)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企业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化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3)沿海区位与文化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经济地理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崔志胜 《经济论坛》2011,(10):47-51
河南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在这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推进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就要确立新型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改善和优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我国文化产业正形成以资本、知识、技术、人力、信息和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新动能。新时代良好的政策预期、B趋完善的市场环境以及新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为此,我们必须直面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文化科技融合不足、文化金融发展滞后等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文化科技、文化产品版权等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文化人才、文化金融、文化创新的发展环境,走市场化、国际化、创新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行业,以其无污染,低消耗的特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能的朝阳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大,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为迅猛.曲江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两个文化投融资发展平台之一,自2002年以来,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着手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注重大文化项目带动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人居+商业”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武汉市政府已出台的文化发展策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利用区位熵对湖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4-2007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区位熵小于1,2008和2009年区位熵大于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的因子从发展条件来看有四类,即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政府支持;主要因子是需求因子、政策因子和文化环境因子;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各市州存在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佳 《经济》2012,(9):150-152
自2007、2010年分别评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至今,由文化部评选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共计8家,国家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共计7家。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以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为名的园区数量目前已高达上万家。产业园区不计其数,而其中真正能做到文化产业集聚的却不足5%。在"贴政绩金"、"卖地产钱"的巨大诱惑下,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伴随而来的项目泛滥、特色不明、综合配套平台不完善、研发活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