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统购股权———管理者横竖都是主赢家不久前,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曾考虑购入一家公司的大笔股份,但经过深入调查后他放弃了这一想法,原因是:该公司热衷于分配容易赚钱的购股权。他抱怨说:“一旦把这些购股权分配下去,他们将占去公司10%的赢利能力。”西方诸多公司都喜欢用分配购股权的方式作为对公司管理者经营业绩的回报,但这种激励方式却使沃伦·巴菲特这位最精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许多购股权分配方式的条件往往太低,有时连极其平庸的管理者也能轻易发财致富,以至股东的大笔财富落入管理者手… 相似文献
7.
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治理强调空间的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社会空间的多元化与协调性,导致空间治理正义缺失,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认为从以前强调的增长理念为主导转向以公平公正理念为主导,是城市治理方式转型的关键。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城市社会空间的良好治理,首先应增强政府对公众需求的满足,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回归;同时,应创造不同途径让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城市建设,通过协商、沟通与合作达到多元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也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共有国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特点的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正是对这一特征的探索,亦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分权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在对分权和行政性分权做出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力的空间配置和政府的空间生产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并总结了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迄今只有80多年的历史。由于本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城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上升,使城市地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地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七十年代末,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研究城市的会员数达1200多人,占会员总数的20%,英国地理学家协会城市组的成员达500人以上,是会员人数最多的一组。在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国,城市地理学也已成为地理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得物流节点的布局发生变化,而物流的节点布局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本文主要对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对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联系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去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推动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充分发挥出物流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促进城市的发展更加现代化和健康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王兴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和城市社会区域划分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又称城市人类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内容。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旨在解决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6.
17.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朴寅星一、序言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认为经济成长会带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在这一观念下,城市方面的很多问题被认为是经济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次要现象。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成长减缓或停滞,失业...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历时较久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五大学派,分别为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以及激进派,本文就这五个学派的不同观点加以阐述,同时以美国和德国为例揭示了西方国家在劳动关系上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比北京与东京城市空间及城市规划的演变,发现北京轨道交通存在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变的现象,导致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出现了耦合度低的状况.此外,北京各时期的卫星城镇建设的迟缓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北京最新版的城市规划中,虽明确提出圈层式结构的交通发展策略,却出现了轨道交通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利用空间句法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