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有价证券的范围与分类会计上的有价证券与法律上的有价证券,范围是不同的。一般说,法律上的有价证券范围比会计上的有价证券范围要大。法律上的有价证券是表示财产权利的证券,像商业汇票、支票、股票、债券和提货单等都属于有价证券。而会计上的有价证券一般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证券,这些投资证券主要指股票和债券。日本会计上的有价证券按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包括下列项目:1.国债。国债的发行者是国家,有长期国债、中期贴现国债和短期国债等。2.地方债。发行者是地方公共团体,如东京都债券、大贩市债券等。3.按特别法律发…  相似文献   

2.
27.何谓证券业务? 银行的证券业务,是指有价证券为经营对象的业务。主要有:①有价证券抵押放款;②银行投资。前者是以股票和债券为担保的放款,称为有价证券抵押放款,后者是银行为了获取股利、利息,或为了谋取证券行市变化的投资利润,或为了获得对某企业的控制权,而买进有价证券。这些业务,在资本主义国家是银行的重要业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过去没有证券市场,银行也不经营此类业务。  相似文献   

3.
有价证券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认购并已支付款项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地方集资的建设债券、金融债券、特种国债等。随着债券市场的放开,经营证券的企事业单位逐渐增多,在核算有价证券中,笔者设计了一种台帐,可供参改。  相似文献   

4.
票据与证券辨异朱箴元一些关于票据法的论著和辅导材料称票据为"有价证券",如《金融时报》连载的《<票据法>知识讲座》中就称"票据是出票人按照票据法的规定签发的……一种有价证券。"就严格的法律意义来说,票据(含汇票、本票和支票)与证券(含股票、债券和国库...  相似文献   

5.
<正>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工具通常指各种形式的有价证券。广义的有价证券概念包括公共有价证券和商业票据(商业证券)。人们通常所说的证券是指公共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如果我们对近20年来债券(Boud)、存款证(Certificates of Deposit,“CD”)和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 CP”)的发展和变化作一番研究,就不难发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工具日趋多样化,日具投机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6.
自1909年穆迪将债券评级引入评级体系以来,评级制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本文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评级公司的评级业务已经包括信用债券、抵押债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财产担保债券、保险单、有担保的投资合同、优先股以及所有类型的短期债务和银行存款债务等的评级,本文从西方评级的评级对象入手,对其主要业务及评级分析的重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投资者和信用评级角度进行分析,然后与国内市政债券发行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应从完善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统一债券托管结算体系、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我国四省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迈出了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第一步.本文主要把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制度作为研究主题和切入点.在对拥有发达市政债券市场的美国进行研究,考察美国市政债券发行的基本情况、审批机制、监管、债券评级以及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试点自主发行债券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制度进行了分析,试图搭建起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债券是证券的主要形式之一,要发展债券不搞评级不行。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将评级机构引入中国呢?不是让外国评级机构来做我们的生意,而是推出我们自己的评级机构,这样做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本文从政府监管与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含量的关系出发,分别从政府对发债企业的监管程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干预程度和对债券本身的隐性担保三个方面,对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发债企业严格的审批监管,规范了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行为,使得企业向债券评级机构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机构干预程度的增加能够使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加规范,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防范评级机构恶性竞争、迎合客户。同时,拥有外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债券信用等级评价并不一定比纯内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更优秀,这否定了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假说。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不仅不会使债券的信用评级流于形式,反而会向债券评级机构传递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中,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而预先垫支资本及货币的各种经济行为。如开办实体、开垦农场、购买股票、债券、期货等。狭义的投资则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通过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而获利,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等,是间接投资。我们通俗所说的“炒股”就是以个人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新《预算法修正案》正式实施,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唯一的融资模式。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体系建设亟需完善。本文对体制不同的经济体——美、日、印三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借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证券发行开始较早,1981年起,政府债券年年发行。1985年后,出现了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股票等,并有了规模很小的证券流通市场。截止1990年底,全国以国债为主体的各类有价证券累计发行额将突破2000亿元。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本文着重对直接融资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1,(29):20-20
日前,招商证券公布了最新一期基金评级结果,业绩长期表现优异的基金也随之“浮出水面”。本期入选招商证券五星评级的基金共计25只,其中包括两只封闭式基金、10只股票型基金、11只混合型基金和两只债券型基金。此前已经荣膺海通证券等机构三年期五星评级的长盛动态精选基金再下一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债制度构建的不断完善,国债制度的运作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环节。而相对于作为中央政府债券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才刚刚步入财经和证券领域。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等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客户保证金”是指证券经营机构的客户为保证足额交收证券而存入的资金,出售有价证券所得到的所有款项(减去经纪佣金和其他正当费用),持有证券所获得的股息、现金股利、债券利息,上述资金获得的利息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资金。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以来,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几乎成为我国证券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也是证券公司难以治愈的“顽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 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是由介于投资者和债券发行体之间的一个法定的债券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到期能否如约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信用度评定等级。国外对债券评级的对象甚广,既有本国的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公司债券,又有国外发行体在其市场发行的债券。我国对债券的信用评级刚起步,目前只对上市的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一、对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一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任何投资者都希望所购买的债券收益率高,风险小,甚至无风险。而债券到期的实际收益,既取决于发行体所许诺的收益率,又受发行体违约的可能性大小所制约,在收益未实现前,投资者要承担发行体违约的风险。因而,投资者在投资前必然要分析债券的违约风险。在商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日本等国家市政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筹资用途、投资者、担保信用评级及监管等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市政债券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时期往往也是市政债券的快速发展时期。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从完善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风暴中评级机构的问题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2007,(19):56-57
2007年7月份以来,美国次贷风暴席卷全球,评级机构也因在次贷相关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中的"次级"表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次贷问题在2006年下半年就已经有所显现,尽管当时三大评级公司也发出了一些警示,但直到2007年7月,三大评级公司才开始调低部分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穆迪调低了399只约52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标准普尔调低了612只约120亿美元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惠誉调低了200只约23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随后,三大评级机构均表示将调整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方法。次贷风暴中出问题的评级是次贷支持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  相似文献   

20.
蒋来用 《中国财政》2012,(12):51-53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基础上发行的债务凭证。地方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和意愿的评价,对帮助投资人识别信用风险、健全地方债券市场、促进地方债券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还未对地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2009年中央以"代发不代还"方式发行2000亿地方债后,社会对地方债券评级关注甚多,要求评级的呼声渐高。当前形势下,我国地方债发行是否具备开展信用评级的条件,如何更好发挥信用评级功能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