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考虑到风电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单位编制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风电场)》,明确了风电机组用地、机组变电站用地、集电线路用地、升压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和交通工程用地等5个方面量化的具体指标,为在风电场工程设计、审查和核准工作中确定建设用地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城市规划行业的第一部国家标准,这部规划标准颁布于1990年,顺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面一直都有规划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规模是水库移民居民点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建设用地规模背后的实质是建设用地标准。在现行移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坡度、建筑防火、公共绿地维护难等现实因素,分析现行建设用地标准在水库移民居民点规划中存在的不适宜性,提出“以需求为核心,以地形坡度为导向,因地制宜”的优化思路以及基于“水库移民居民点规划”视角的建设用地标准优化建议,从而为后续相关标准的修订以及规划设计绿色经济、健康生态、美好人文的移民居民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大型水电站建设影响区的城镇体系重构是一种外力推动下的非常规突变,采用常规方法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局限性。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影响区作为研究案例,将移民安置规划与城乡规划结合,从移民安置规划出发,探索针对此类型区的实用高效的城镇体系规划调整方法。进一步,此方法还可一般化推广至大型移民工程区域、灾后重建区等具有城镇体系突变特征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9.
地表沉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中越来越普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建设用地演变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通过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PS-InSAR)获取地表形变监测,并结合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量化地表人类活动。主要结论如下:(1)从时间上看,2016—2023年天津市地表沉降面积整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沉降严重区和较严重沉降区占比下降约68%。从空间上看,基本形成了西南部和东部的五处沉降漏斗,并得到明显遏制。(2)2016—2022年天津市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约45.22%。在其他用地类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建设用地每新增0.1 km2,人类活动强度指数约上升0.077。(3)地表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点位周边,易发生地表沉降,并存在一年左右的滞后效应。增加地表负荷且持续性大面积的人类活动,易导致区域整体不稳定的地表沉降。仅改变地表形态且非持续性、小范围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表沉降,沉降趋势将逐渐减缓。本文相关结论,对未来城市地表沉降防治、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镇水生态文明建设低影响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利》2016,(19)
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稳步推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之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也备受关注。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内涝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备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一战略目标,结合多年水文地理科研实践,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的城镇水生态文明建设低影响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现存水资源安全问题给出若干维护城镇流域良性水循环的对策、建议,旨在综合解决城镇突出的水生态安全问题,为建设人水和谐、生态健康、安全宜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人们常说,规划是龙头,土地是基础。只有将国土和规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它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而武汉市江夏区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城乡规划和建设的突飞猛进,全区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完善;在规划的龙头作用下,土地市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持、引导、服务了全区经济发展。那么,该区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而取得如此成绩的? 相似文献
13.
14.
流域综合规划控制性指标,是为规范流域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活动和控制开发强度,以及实施全流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对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必须划定的不可逾越的"红线"或"底线"。针对不同河段及区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任务,从防洪(防凌)、水资源管理、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及断面下泄水量等三个方面,在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研究设置了防洪(防凌)标准、设防流量、防凌库容、平滩流量、地表水用水量、地表水耗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水质目标、COD入河量、氨氮入河量、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等14项主要控制指标,作为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进行综合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悦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2):34-39
本文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主要探讨了区域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和特点,阐述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对评价指标逐一进行了解释说明。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今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其他区域效益评价工作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规划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和改革创新城乡规划。本文结合上述背景资料,针对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与建设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与研究。一、当前村镇规划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1.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城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分析,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指出: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努力开发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而言则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这种措施性研究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策略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道现状一直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一大因素。以修建橡胶坝为基础,在河道上修建水上景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河道两岸的小气候。但是橡胶坝修建一定要有水文设计和防洪规划依据,盲目修建橡胶坝可能导致城市防洪体系遭到破坏,影响乃至破坏城市防洪工作.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预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