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上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琛凝 《经济师》2007,(6):242-243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2001年修订后重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自己理解,从取得时的入帐价值不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范围不同、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时的处理不同、对投资成本与所取得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异的处理不同、处置时的处理不同、权益法下收益确认方法不同、减值准备恢复的处理不同等七方面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变化、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说明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作了较大改进,新会计准则对原准则未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规范,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在确认就冲减初始投资额和确认投资收益时极其繁琐且易出错,本试通过对其确认方法进行改进,即先确认投资收益,再确认应冲减初始投资额,从而使其确认更为快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原则进行资源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应用的现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振波 《当代经济》2009,(24):128-129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它完善和修正了原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在具体业务处理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逐渐接轨,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事务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改进.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新会计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规定的优点,最后指出了其弊端.  相似文献   

6.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影响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两者之间会进行相应的转换,本文就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的会计处理做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过程中,由于投资单位涉及到对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和应享有投资收益份额的确认,这必将会给企业会计人员日常账务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具体实例的账务处理进行了解析,同时考虑到一些实务过程中易错的细节,意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徐汉宁 《时代经贸》2013,(12):54-56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而权益法的核算由简单权益法发展到购买法权益法到现在的完全权益法,而购买法是将被投资企业所有的资产和负责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后持续计算。完全权益法是在购买法的基础上消除内部交易。这种方法是基于实体观仍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而权益法的核算由简单权益法发展到购买法权益法到现在的完全权益法,而购买法是将被投资企业所有的资产和负责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后持续计算。完全权益法是在购买法的基础上消除内部交易。这种方法是基于实体观仍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长期股权投资的种类不同,其核算方法也不同。即使同一种核算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账务处理。这种情况使很多会计工作者和学者不能正确和熟练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在本文中,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所采用的成本法与权益法,辨明两种核算方法反映的会计原则以及二者的区别,以期从本质上阐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会计核算规范未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以下称核算方法)作出系统一致的规定,可供选择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其中权益法又包括了非完全权益法和完全权益法。不同的核算方法不仅应用基础、范围、过程不同,而且应用结果也不同。本文试图从理论的角度,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实践就此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爱荣 《当代经济》2005,(10):80-81
我国小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多,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它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近5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会计机构不是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财政部正式发布《小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简便易行、通俗易懂,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它在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借款费用、融资租人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报表等方面存在重大变化。本文主要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范姝 《时代经贸》2012,(2):150-150
2010年7月i4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财会[2010]15号),对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一些修正。其中涉及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问题,正好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一合并财务报表》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如何识别清算股利,并针对清算股利的特性,结合投资准则指南中有关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对成本法的具体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涉及到的就是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本文主要阐述了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以及对我国新出台的长期股权投资标准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修订,颁步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准则体系的接轨和趋同.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新准则难免会在运行过程中彰显弊端.笔者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论述,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揭示其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殷爱贞  王英  谭秋娜 《经济师》2003,(3):146-147
文章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核算法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是购买或出售上市公司股票时 ,应用“其它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账户代替“银行存款 (现金 )”账户 ;二是股权投资差额应是投资成本与投资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差 ;三是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核算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适用范围、方法及相关税务处理,指出了确认免税股权投资收益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8)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是中级财务会计最重要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并掌握,是摆着财务会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从教学思路上提出了改革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本文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以及投资损益的确认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阐述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