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近年来提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概念,旨在面对愈加严重的开发建设压力,为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寻求更加动态、多样的指引,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以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对浙北地区以运河聚落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解析和整体性保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2011年《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提出超越"历史中心"的"城市历史景观"概念,对于当前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保护发展过程中整体性缺失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解析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性内涵,梳理相得益彰的方法手段,提出"得脉"——整体关联时空对象,厘清层积发展规律,"乘气"——整体包容综合价值,平衡保护发展矛盾,"识意"——整体协同设计思维,营造集体记忆场所,探索时代背景下的整体性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3.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景观有利于亮化城市环境.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然而,景观的毁坏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景观保护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城市景观保护相关状况,基于设计因素,探讨了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历史城镇景观在城市扩张和更新运动过程中面临着急剧衰落的局面,而历史保护和规划在编制、论证和出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评估,并未有效地控制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英国康泽恩学派的城镇景观管理方法建立在"层级区域"和"形态框架"等概念为主的形态理论基础上,可以解析平面单元和建筑类型的动态历史发展特征,掌握历史景观分层理解下的城镇形态特征,在历史城镇研究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形态研究与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景观区域"和"形态基因"等因素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城镇景观管理方式和保护强度,提出保护更新策略和形态控制手段。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应该采用基于形态类型的景观分区管控理念,在具体的管控过程中遵从城市形态要素的保护次序,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肌理,最终形成渐进式的历史景观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赵发兰 《价值工程》2011,30(13):111-111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商业活动发展下形成的特殊街道形式,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每条步行街都有特殊的景观和形象。本文指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对历史人文的发掘再现,是创造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南通市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及总体城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城市特色风貌引导、城市开敞空间引导和城市景观要素引导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以保护和延续"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突出和强化"山水城市"、"滨江城市"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的南通市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生成于国际遗产保护理念的价值转向,并渐趋方法论属性。榆林古城兼具文化与自然的时空层积,具有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开展研究的基础和意义。聚焦城市历史景观方法首要步骤“资源全面梳理与价值评估”,完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过程解译,归纳为格局建构期、平稳积淀期、探索建设期、理性发展期并梳理层积状态;形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评估,剖析维持、覆盖、并置、衰退、新生五种模式的表征和动因。总结得出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要点在有形要素上体现在空间格局的稳定性、城墙门楼与街巷体系的多层性,在无形要素上体现在集体记忆的累加性,以期为精细化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性"保护思想,以对不同类型历史城镇时空演进过程的分析为线索,从城镇初生、发展、成熟、衰退、再生的各阶段周期中总结、提炼城镇历史景观特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对象整体关联、特征要素重点控制、功能单元有机更新、景观变化影响评价的城镇历史景观层积管理方法,以应对快速城镇化阶段传统城乡历史环境保护方法发展适应性不足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建设城市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有丰富的景观资源 ,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悠久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面临许多问题。经过多年摸索 ,终于认识了城市建设、城市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内在关系 ,对城市景观的恢复、保护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 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表现在制度规范建设、生态与人居环境、历史风貌保护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 ;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如 :城市形象趋同 ,整体景观不协调 ,重形式、轻功能 ,历史风貌破坏等。面对现实情况和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从环境与制度建设、经济、心态、文化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12.
胡敏  赵中枢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135-138,143
论文分析了历史水圳保存现状和保护困境,认为按照历史聚落的格局和环境要素进行保护,不能全面保护历史水圳的价值内涵。提出宜从历史景观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水圳,应构建以多学科理论支持、以功能逻辑和文化内涵为主线的保护整治技术方法,探索实现遗产系统保护、水圳功能恢复、水体自我清洁、生活场景再现、景观意境延续的综合目标。最后,通过绩溪古城历史水圳实例对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证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关绿色通道的理论及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景观设计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视觉美学评价、综合型绿道规划思想与方法、使用格局与体验、实施和管理及与相关政策的关系、各国绿道建设与发展情况七方面回顾与评述了绿色通道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这一思想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物种保护角度和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靳明飞 《价值工程》2014,(20):135-138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村落传统历史风貌入手,通过对苏南乡村风貌的现状调查,解析苏南地区的历史风貌在建设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意在传承中国传统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希望通过对苏南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现状的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模式,让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在保护中得到传承,使传统的古村落与现代的生活节奏相互融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16.
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营造活动具有特殊性,深刻影响着景区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调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近年来的建筑营造,评价其对风景资源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探索了当下城市型风景区的设计与营造方法,以更好地使建筑营造活动与风景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明月  代安锋  熊兴军 《价值工程》2014,(30):160-162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近年来城镇发展势头不断加快。本文通过对云南地区行政建制沿革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云南城镇历史发展沿革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云南城镇历史发展规律的探寻,从历史沿革中找寻云南城镇历史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外在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认为城市风貌规划具有塑造城市个性、提高管理绩效、改良城市景观等作用.认为国内风貌规划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规划理念落后、分析方法主观、规划内容面面俱到、规划成果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针对上述问题,试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内容、规划成果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风貌规划的可操作性加以探讨,并以台州市路桥区的城市风貌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汤黎明  李玲  黎子铭 《价值工程》2012,31(28):103-105
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大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热情至关重要。目前西方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激励政策开展时间较久,有比较完善的政策,对于我国完善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