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亚洲跨境业务的逐渐增多,汇率对冲逐渐兴起。汇率风险管理的可选策略很多,其中什么是最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相对传统融资方式,跨境融资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它不仅融资成本低,审批程序简单,而且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进行跨境融资,主要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的,这样就会把汇率风险从微观经济主体传递到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跨境融资需要使用外汇进行结算,汇率不断变化波动,导致汇率风险频繁出现,商业银行应当努力需求控制汇率风险的方法,这样既有助于自身稳健经营,又能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3.
相对传统融资方式,跨境融资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它不仅融资成本低,审批程序简单,而且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进行跨境融资,主要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的,这样就会把汇率风险从微观经济主体传递到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跨境融资需要使用外汇进行结算,汇率不断变化波动,导致汇率风险频繁出现,商业银行应当努力需求控制汇率风险的方法,这样既有助于自身稳健经营,又能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中,汇率是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2015年,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进一步扩大,必将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立足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实际,论述汇率波动对跨境投资的影响,进而分析跨境投资的变化对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影响,并就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基本思路及相关制度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渐强。本文剖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关系,提出按照渐进、可控的原则,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跨境证券投资在金融账户中的占比逐渐增大,研究其对我国股价和汇率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国内在研究跨境证券投资对我国股价和汇率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跨境证券投资对我国股价和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跨境证券投资流入对我国股价和汇率具有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但都不具有长期持续性影响。在政策方面,建议我国加强对跨境证券投资的监管,规范投资渠道,平滑投资额度的规模,稳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降低跨境证券投资大幅波动对我国股市与汇率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孟为  姜国华  张永冀 《金融研究》2021,491(5):78-96
本文立足外部不确定性视角,提出汇率不确定性对企业重要涉外经济行为(跨境并购)影响的实物期权与风险对冲效应。本文以200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宣告的跨境并购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企业跨境并购的可能性,实物期权效应占主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确定性与企业跨境并购决策正相关,风险对冲效应占主导。横截面检验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不确定性对跨境并购的抑制作用在汇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更高以及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有效汇率反映一国贸易条件,行业竞争激烈与汇率经济风险更高的企业,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确定性加剧时更有可能进行跨境并购。最后,汇率不确定下的企业跨境并购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绩效(汇率风险约束使企业并购行为更审慎高效),降低了有效汇率风险敞口。本文区分了双边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差异,拓展了汇率波动的经济后果与跨境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为“双循环”下我国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与汇率市场化改革、有效引导国际资本流动以及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提升并购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跨境人民币表外创新业务以其利率与汇率优势,缓解了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并为银、企双方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因此受到涉汇主体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9.
李文贞 《中国外汇》2010,(17):38-39
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到20%左右,外贸企业为节省成本,锁定汇率,通过银行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收益。在未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时,企业向银行申请外汇资全或通过海外代付对外支付,以延期购汇方式来赚取汇差收益。由于外币需求量大,银行自身的外汇资金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且海外代付方式还受到外债额度的限制。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出,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谓是风生水起,结算量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此项业务的大力推广与广泛试行,不仅有效规避了企业的汇率风险,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国际贸易,还大大地推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作为传统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信用证业务,也乘着这股浪潮加入到了跨境人民币的结算队伍中,不断创新发展着新的结算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政策干预较多的时期,我国跨境资金大幅流入或流出压力主要体现为外汇供求缺口变化方面,相关风险衡量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部分传统指标,如外汇储备变化、银行结售汇差额等。在未来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常态式政策干预将逐渐退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仅靠传统指标可能无法准确衡量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本文基于跨境人民币角度,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跨境资金流动关系简要分析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就其评估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日摩根大通等外资法人银行正在高调"出击"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此举对于企业而言的意义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在进行时。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开设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境结算、融资和投资的平台,也进一步丰富了企业人民币汇率套期保值的工具。人民币汇率风险始终是中国外向型企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关切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以及在当前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在笔者和企业的日常业务合作中经常听到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在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瓶颈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在目前的市场监管和产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23,(5):28-37+66
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使用即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活动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乃至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构建理论与实证模型,分析发现,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对汇率的影响不同,前者有利于抑制汇率波动,后者则加剧汇率波动,但是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资金净流入有助于抑制汇率波动。因此,我国推动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下的使用策略上,应坚持引进来优先原则,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资金流入,审慎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资金流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关系紧密.汇改深化对银行表内业务的短期冲击较大,但也有机遇.部分行业和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冲击较大,但诸如并购贷款等潜在授信业务也面临一定机会.银行表外业务则存在长期发展机遇、特别是银行国际化获得了新的战略发展空间.为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把握机遇,建议我国商业银行采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优化外币资产负债业务策略、积极拓展新型业务领域和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等多项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币开始逐渐浮动化以后,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不断增大,特别是对出口企业来说影响更大。本文分析了出口业务中汇率风险的各种表现,研究了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所提措施可操作性强,这对于出口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汇率市场的风险虽大,但也是可以控制的,企业甚至可以用很小的成本或是零成本控制巨大的汇率风险。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如果能及时向银行咨询意见,委托银行做好风险防范,就可以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个我行为某客户设计的较为典型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零戍本期权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发展仍受制约 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精简操作流程、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优点,涉外企业往往对该业务存在一定的需求,具有较大定价话语权的涉外企业更对该业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存在以下因素,制约了涉外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黄楠 《中国外汇》2010,(15):44-45
“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得到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汇率机制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风险凸显。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国际贸易业务中对结算币种的选择。涉外企业管理者应当就此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20.
“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得到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汇率机制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风险凸显。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国际贸易业务中对结算币种的选择。涉外企业管理者应当就此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