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量中,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即期产品的交易规模。我国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在中国银行试点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探索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其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一直很小。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给市场传达人民币浮动的信号,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越来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无疑是一个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激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人们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加快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要求外汇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工具,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产生保值收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管理》2005,(9):i0007-i0007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2005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现就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崔萌  陈烨  黄梅 《海南金融》2008,(2):53-58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为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大,微观经济体面临的汇率风险不断增强,客观上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需求。同时,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银行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供给能力及外汇监管的要求,使得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回顾了汇改后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进展,分析了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基础金融环境。并就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智慧 《中国金融》2006,(13):23-23
《人民币衍生产品》一书对人民币的基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深入分析了流行于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主要场内,场外外汇衍生产品的概念,定价,交易,发展状况等,而且专门对境内外人民币产品之间的关系,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的反应和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今后的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外汇产品也逐步增多,除了人民币的远期结售汇业务以外,人民币的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也已正式推出。我们可以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期货和期权等外汇衍生品也会获准上市交易。为了有效控制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魏晓华 《浙江金融》2006,(4):41-42,57
中国人是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约2%.对境外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外汇募股资金小幅缩水。随后.人民银行推出一系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其中8月初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两项配套措施.为境外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更为便利的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和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境外和境内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基本状况,包括市场规模、交易主体和产品类型等,并比较了境内外市场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运用计量的方法分析境内外市场的联动性,实证分析表明,境外NDF市场定价更为准确,但境内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定价更为稳定,前者相对后者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我国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着手,完善制度建设并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防范 根据巴赛尔银行委员会的联合报告,金融衍生工具涉及的主要风险有:  相似文献   

10.
人间四月天     
目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形成了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完整的产品体系。正如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里才能破土成长,中国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也需多方培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迅速,己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衍生工具具有两面性,高风险与杠杆收益作用,企业如使用不慎会失去原有的套保目的,给经营带来风险。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近年来汇率波动巨大,以外币为主进行结算的外贸企业为应对汇率风险,纷纷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交易,本文选择了外企企业最为常用的两种工具NDF(Non-Delivery Forwards)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和DF(Foreign Exchange Forward Contract)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风险进行提示,帮助外贸企业认识风险并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范围不断扩大,在波动中快速升值,而相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则升降并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外汇市场环境中,对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相继推出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汇率频繁、剧烈变动将成为常态,由此引发的汇率风险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树立外汇风险意识,学会合理运用避险工具,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吴臻 《银行家》2011,(2):45-47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重启后,各类经济主体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深入了解外汇指定银行避险产品现状,无锡市外汇管理局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调研。调查显示:无锡市外汇指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发展较为稳健,基本满足外向型企业避险需求,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的式推出.对于推动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推出十个月以来.市场的活跃程度仍显不足,随着国内各参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认识的增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必将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7.
外汇市场建设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部把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作为目标之一。特别是2005年5月18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我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需求基础。汇改后,为实现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发展外汇市场的良性互动,外汇局也非常重视人民币衍生品的发展,在原有的避险工具的基础上又适时推出了新的交易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11,(5):36-37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1]8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相关问题做了解答。问:《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期权与远期、期货、掉期(互换)是最基础的四种  相似文献   

19.
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近七年时间的运行,如今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交易主体日渐丰富,市场交投也愈加活跃。随着结算代理业务和国债柜台交易业务的相继推出,银行间市场的影响力和涵盖面将进一步延伸。然而,年初以来由于市场存住着升息预期,债券发行利率不断走高,债券价格持续下跌,各期限品种债券收益率的迅速上扬给持券成员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利率风险。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银行间市场弓引入债券衍生产品,一则可为一部分稳健投资的市场成员提供回避风险的工具,二则也可为一部分愿意承担风险的成员提供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20.
李恪 《中国外汇》2009,(15):20-2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我国外汇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版)》和人民币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净额清算制度相继推出,FX2009外汇交易系统也顺利上线。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创新一小步,都是发展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