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是研究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农村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观念和迁移能力等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家庭贫困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群  粟淼 《商场现代化》2010,(20):178-178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物质上的匮乏,导致他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常此以往,将影响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经济和心理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3.
杜旭阳 《消费导刊》2010,(5):130-130
高校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心理贫困"问题。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心理特征及表现,剖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扶助自立,开展勤工俭学,完善资助体系,加强关爱与感恩教育等方面来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完成这项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杰 《市场研究》2002,(1):27-27
<正>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的农村仍有相当一批人收入和生活水平达不到一般社会所认可的最低程度,即处于相对贫困线之中。为缓解农村贫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制定了农村反贫困战略,分别是: (一)1978—1985年的制度型反贫困战略。七年间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1.25亿,减少了50%。  相似文献   

5.
李慧 《品牌》2015,(1):211-212
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增加,经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探讨帮助贫困生塑造健康向上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感恩的心理学定义出发,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内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的落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制约青海整体发展的瓶颈。青海牧区发展问题,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的同时,更是一个精神文化问题。相对于物质外部条件的改善速度而言,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经过长时期融合认同的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等的集合,在短时间内不易取得较大变迁。本文以文化经济学中的精神文化分析框架来剖析其贫困原因,并结合国外中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和国内少林寺发展的案例分析寻找借鉴,最后给出反贫困对策即培育商业精神,使彼岸幸福和现实的物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毅 《北方经贸》2012,(6):58-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二是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张全红 《财贸研究》2021,32(11):27-36
从收入和多维两个角度来测算贫困能够综合揭示贫困程度和特征.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和2014年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的收入贫困,并同多维贫困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对比,最后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两种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从静态看,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60%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5%的收入贫困户;从动态转换看,2012-2014年间收入脱贫户中仅11%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劳动收入虽然对农户收入脱贫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对多维贫困及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9.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已然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思考怎样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心理资本",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困境,文章把贫困生心理资本作为依据,研究"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针对湖南省六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做问卷调查,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莹莹 《消费导刊》2009,(24):96-96
人力资本和贫困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它是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通过对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生活态度的分析研究,提出要更加全面的普及初级教育,增加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转变贫困地区或家庭的生活态度等措施来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怪圈。  相似文献   

12.
王佳珊 《商》2015,(2):81
本文从贫困的识别、影响贫困的因素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农村贫困问题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就贫困的识别而言,探讨了贫困从单维到多维的转变过程,着重分析能力贫困的重要性。就影响因素方面而言,选择更符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评价方法上,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由于数量不足,专心不够、机制不全,存在"不稳定"、"不适应"等原因,导致辅导员出现严重的"心理贫困"现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必须让辅导员走出"心理贫困",辅导员调适的办法有自身调适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是改善农村贫困,抑或恶化农村贫困?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较大.采用中国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是改善农村贫困,抑或恶化农村贫困?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较大。采用中国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承担学习压力之余,又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学者们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不在少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弹性模型的构建为我国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弹性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操作办法。从培养贫困学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性格、人格和品质,构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着手,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村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中国大多数居民总体上还处于生存型、数量型消费的低水平小康,在农村还存在着一定规模的贫困人口。本文根据翔实资料对目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消除贫困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现代商业》2011,(20):163
近年来,对农村贫困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贫困人口一开始就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贫困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贸易自由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通常都被认为是有利的,但它对贫困的影响就很复杂了。本文通过描述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来分析它是如何影响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