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比较注重城市土地规模的扩大,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后没有分享到城乡一体化成果带来的更多机会,因此,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打破阻止土地流转的思想桎梏,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鸿伟 《中国市场》2014,(20):171-172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了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中部地区的自然现状,经济现状等,发现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致力于探讨活跃的土地流转市场对促进中部地区潜在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转变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的积极性作用,并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视角论证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分布的因素,以及基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而提出的农村发展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加快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步伐,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实现"中部崛起"这一宏伟目标做功。  相似文献   

4.
崔祥丹 《现代商业》2015,(2):277-278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原始的生产资料,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方法,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中介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程度,完善非农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这部分农民可以完全脱离对农村和农业的依赖,实现人口、职业和居住的非农化,必然会加速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相似文献   

5.
《商》2015,(17)
多年来,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法规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农民思维方式滞后,土地流转模式较单一、农民流转权益未得到保障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总体比较缓慢。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特点、缓慢原因后得出结论,加快创新土地改革发展思路,尽快完善细化土地流转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努力寻找流转瓶颈制约,是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改革,促进农业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工迁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民工进城,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政策体系方面,政府应继续改革城乡分割的户口管理制度,清除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性障碍;改革城市住房制度,加快建立低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低交费、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建立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加大技术训练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在农民工回乡创业方面,政府应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要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和保险体系;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素质,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加快,现存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弊端凸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利益,发展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迫在眉睫,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较为成功的四大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城镇化率较高且农村土地流转已取得显著成效的苏州市为例,在简单介绍了苏州市土地流转的背景后,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苏州市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几项显著变化特征,并且提出了苏州市现阶段土地流转中依旧存在的几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云萍 《商》2014,(17):139-140
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障碍,土地问题属于比较关键的一个。在当下整个土地制度中,最基本的是解决农业市场化与小生产方式的冲突。各地的土地流转试点经验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根据人类经济发展经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所以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制度创新,也即法律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围绕着农村耕地进行着相关配套的改革以适应我国新形势的发展。《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就为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提供了政策依据,不仅可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破除现有法律体系中对农村财产的歧视性规定,更赋予且保障了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武凤平  刘飞驰 《中国市场》2013,(41):198-200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但强制土地流转、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流转后的农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及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这势必对三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发,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工商资本准入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7)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土地闲置及细碎化分布,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相关土地制度及法律的不完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枣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访的形式对枣阳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限制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表现出诸多弊端。本文针对宅基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提出促进其规范化运作的措施,以期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  相似文献   

13.
吴蕾  黎阳 《商》2013,(18):412-412
目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大力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也成为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就成为必然。可以说,土地流转将对推动我国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等产生深亥0的经济、社会影响。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强调: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系列政策下达,显示了国家在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上的制度建设及政策支持,为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使用权市场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姣  刘才华 《中国市场》2015,(8):155-156
近年来,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同时推动土地市价急剧上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明显。通过进一步研究在政府征地、承包地流转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土地财产权益实现途径中所存在的制度问题,发现征地补偿金不足、承包地流转不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受限等严重限制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经过现状分析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找到如何保障和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错综复杂的城乡关系中,我们看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直面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采用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加速农村建设进程。并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引领下,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性阶段,各种矛盾突出,其中"三农"问题尤为明显,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搞好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选取农民土地权益、土地流转、征地制度等问题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当前统筹城乡改革实际问题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萍 《商场现代化》2004,(24):59-6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可以发挥农村城镇的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加快城市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建立农民培训工程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陈铖 《商》2013,(8):186-18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目的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的城乡关系。它的实现为解决甘肃"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前,我们应当通过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本文就甘肃县域经济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吉林市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关系混乱;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农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推进土地流转,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土地流转利益主体,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应改革相关制度。增加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