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新一代的业务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先进模式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这种新模式对于加强账务监管、数据共享、新业务的开发和降低计算中心的运营成本有极大的好处。然而,这种大集中模式对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受到影响的将是全国或全省范围的全部分支机构和几乎所有业务,这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于是,灾难备份建设的需求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实现全国业务数据处理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后,进一步实现了这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的灾难备份连接。中国银行于2004年已实现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大中心的区域数据集中,同时进行系统平台与应用软件版本的统一。2004年9月,建设银行完成了江  相似文献   

3.
正数据中心(Data Center)是数据大集中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它是各种IT应用服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计算、网络、存储的中心。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了多应用加载环境建设及存储中心的建设,其中存储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保障工作,它改变了旧有的存储备份思路,通过技术解放了人力,由针对每个系统进行备份转变为由统一的备份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开始于上世纪末期,数年来,大多数银行都实现了区域集中,一些银行业已实现数据的全国性集中。数据集中之后,使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很多疑难问题。数据从原先的多个中心归并到一个中心,全国的业务处理也由原先的分布式处理转而变为集中式处理,原来在各个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批处理作业自然也被集中到了中心节点。后大集中时代,银行所面临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当面对业务和数据被集中之后产生的巨大的交易量和数据量时,必须相应改造原有业务系统的处理方式,并添加新的批处理作业来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因而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这些新老批处理作业,成为了各大银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采用软盘备份存在的问题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一直采用软盘备份数据。2005年6月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简称ABS系统)在全国上线运行后。人民银行县级支行会计核算数据全部集中到人民银行地市级中心支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市级中心支行尤其是所辖县支行较多的地市中心支行的会计核算数据量,仍沿用软盘备份暴露出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9,(5):26-30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数据中心则是支撑金融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多数金融机构相继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海量数据集中存储和核心业务统一处理,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范宁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2):68-69,71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大集中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新一代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先进模式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这种新模式对于加强银行账务监管、数据共享、新业务的开发和降低计算中心的运营成本有极大的好处。IT大集中意味着我们把越来越多的金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翻了,该怎么办?一旦电脑中心发生灾难,将对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启动了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大集中工程。伴随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国内银行业最先进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集中式大型数据处理中心之一的数据中心(北京)应运而生。从2000年10月成立至今,数据中心(北京)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为集灾备、测试、  相似文献   

9.
个人银行业务数据集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开始组织开发了全省个人银行业务数据集中系统。一、设计基础陕西省建行在数据集中前的系统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数据集中系统的开发初期,我们就结合陕西省建行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数据集中方案,确定了全省数据集中系统的工程目标是在西安建立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将全省的数据集中到数据处理中心的主机上来,以相同的主机硬件平台、相同的主机数据库平台、相同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各种个人银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同时,通过建立多种前置与后置系统,既减轻了数据处理主机的压力,又便于各种外围功能的扩展与互联。二、体系结构1.网点前…  相似文献   

10.
Sybase数据库产品自从问世以来,它的C/S工作模式、分布式处理的体系结构、完善的安全保密性能、高速快捷的运行方式、多平台跨操作系统等优点,迅速被接受并推广应用。其集中式的数据管理使数据风险范围大为缩小,但是作为Sybase服务器一端,数据风险比较集中,如何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陆续完成了各自的数据集中工作全行数据处理中心缩减至38个.同年,建行总行决定基于在上海、深圳两分行投产的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开发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版本DCC-CCBS,并先期在上海和北京建立总行数据中心,开始实施全行数据集中工程.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在进行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同时,必须考虑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多数商业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灾难备份中心,同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实施集中数据,网络中心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网络数据具备格式多样、物理位置分布广泛、不同应用分散等特点,使得数据备份恢复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日增。由于人为操作和管理缺陷,极易对数据安全形成威胁。因此,网络集中系统对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安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可靠的集中备份系统,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民银行业务基本实现了电子信息化,业务系统服务器和数据正逐步向总行和分行集中,但由于数据集中的复杂性,至今还有不少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部署在地级市支行,如ABS、办公网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加强这些系统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为灾备中心)的建设,不容忽视。一、存在的问题(一)地市级中支普遍没有灾备中心,备份数据存  相似文献   

15.
数据大集中在带来数据共享和节约成本的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集中的弊病,一旦数据处理中心发生系统崩溃或者自然灾害,其影响面往往会涉及到全行的所有网点的所有业务种类,其造成的影响不可估算,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影响其信誉,甚至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商业银行建设灾难备份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灾难备份:金融服务的保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业数据大集中的实现,银行数据中心的技术风险也相对集中。整个业务处理由一个集中的数据处理系统完成,也就是说,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以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为例,我们来看一下数据中心这个篮子在处理什么问题:ABIS核心交易系统每天受理近3万个网点的3000万笔业务;网银系统每天受理近70万笔交易;银行卡交换系统每天受理近90万笔交易。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的全部业务处理停顿,甚至造成客户重要数据丢失,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大集中模式下存储容灾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大集中”已成为中国金融业人所共识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原有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数据大集中。有的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有的正在全国建立几个区域数据处理中心,还有的面向省级进行数据集中。不管面向何种层面来实施数据大集中,其中存储容灾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必须仔细考虑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去年建设银行湖南省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简称“福建工行”)将原来由各二级分行管理、运行的分散的中间业务应用系统集中到省行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中间业务数据的全省集中,原先由各分行负责的中间业务数据变更操作也统一集中到省行处理。福建工行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中间业务应用系统已有几十个,无法通过柜面交易完成中间业务数据的变更和查询的情况时有发生,考虑到省行科技部门人员有限,且承担着大量的开发、维护和推广任务,福建工行信息科技部在征求多方意见后组织开发了一套准确、灵活、安全的变更管理系统,供二级分行科技运行部门使用,用于各行中间业务数据的变更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魁 《上海金融》2003,(11):35-37
银行数据大集中是我国商业银行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数据的集中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如何降低数据大集中带来的风险是当今我国各大银行在实施数据大集中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我国银行现在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中,无法避免由于数据大集中带来的某些风险,从而使系统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本文根据把集中的数据进行分散备份的方法,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大集中带来的某些风险的方案,作为现在银行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的补充,能够消除现在银行数据大集中系统存在的巨大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数据集中产生问题的思考 第一.数据安全风险集中.灾难备份中心建设迫在眉捷。第二,系统运行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数据集中后.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限制在前置端无法得到解决.需要向数据总中心反映.这相应削弱了应变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基层行数据中心科技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第三.科技人员的合理配置。实行数据集中后.科技人员面临工作职能的重新分配和重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十分关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