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具有特定的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这些产业聚集和融合形成生态城市。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分解为“四个加快”,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既是一种生态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没有区域和国界限制,作为一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在生态城市中也是如此。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精神主导和原动力,渗透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每个方面。在生态城市文化建设的诸多内容中,核心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危险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列举了我国的主要生态经济危险,归纳了生态经济危险的7个特点,简述了作者对我国生态经济风险管理若干制度、措施的一些思考,认为应就我国生态经济风险管理的一些薄弱环节,制定和健全生态经济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普及生态学教育、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进口不可再生性资源和利用恒定性资源、继续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和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健全环境保护法、控制新生儿性别比等。论述了生态保险制度,归纳了生态保险的作用和意义,讨论了在我国实施生态保险的若干问题,陈述了生态保险的发展及生态保险的5个特点、生态保险的适用范围、承保方式。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重庆云阳县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一个国家级贫大县和移民大县,127万人,人均耕地0.84亩,动迁人口16万人。地形为过渡性,属于四川盆地盆周平行岭谷区向盆周山地过渡地带,山地占95.67%;具有明显的立体性,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切割较深,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海拔95—1809m。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岩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由于自然条件差,故水土流失严重。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耕地紧张和人口密度大等巨大压力,云阳发展经济的出路在于建设生态经济县,着重发展如下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8.
谢霞  胡章 《宁波通讯》2011,(2):12-14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宁波这个临港城市发展繁荣的内生特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水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同时,市委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战略部署的提出,也给水利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课题。这标志着水利工作在继安全水利、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等之后,又增添了生态水利的新内容:水生态安全、水生态景观、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滩涂生态修复、水生态补偿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城市必须的“生态背景”。外部区域的生态平衡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环境基础.外部区域生态化是生态城市生态循环的上下流保障。内部区域是生态城市的功能组成单位,生态城市依赖内部区域的支撑,必须重视内部区域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们普遍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种希望。但是,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认识。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实例;另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内涵极为丰富,十分富于弹性。因此,本文提出对于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必须进行从哲学到生态学.从外在需求到内在能力等多个角度的全面把握,而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公式化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讨论生态问题。本文旨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此问题,并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着重阐述“生态美学”在当下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13.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重要支撑。为了解黔中城市群近年生态状况,本文选取2015年及2020年两期数据,对其生态格局与生态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黔中城市群作为贵州省最具发展条件的重点城市化区域,城镇生态系统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185.97 km2;在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贵州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空间面积呈较为稳定的轻微增长趋势,增长56.22 km2。黔中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良好(多年生态质量指数为68.58),生态系统类型斑块个数减少,边界密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上升,聚集度指数上升,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O1JB790030)的研究成果之一。文中在探讨生态发展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发展的内涵及实施生态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为,只有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通过生态建设推动生态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生态发展是西部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之间“累积因果关系”的突破口,通过生态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就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对促进生态发展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的原则,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舒孙 《宁波经济》2004,(5):32-34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军 《中国经贸》2014,(15):55-56
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素有“百河之城”、“鱼米之乡”、“鹤鹿故乡”、“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城市”等美称,更是一个懂得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沿海美丽城市。近年来,盐城市因地制宜,确立了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的发展定位,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正是盐城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生态城市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鉴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以吉林省珲春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例,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和规划目标,规划了不同时段的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探讨了环境保护规划与珲春市的城市生态建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鄱阳县扶贫办主动策应省委、省政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县推进“中国湖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扶贫。2008年以来,扶贫办扶持了生态渔村、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生态渔村50个,扶贫生态林3万亩,开发生态农业基地5个。  相似文献   

19.
徐丽娟 《新西部(上)》2007,(3X):187-187,214
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对生态环境变迁有着重大的影响,统治者一方面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对生态资源巧取豪夺,另一方面他们的某些政策又对生态环境的变迁产生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生态管理机构的设置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黄陇章 《南方经济》2005,(11):I0006-I0006,F0003
揭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最大的资优势是生态优势。县域大部分面积地处大北山和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56%。境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今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生态工业大县、旅游化强县、绿色和谐揭西”的战略思路,重点抓好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城镇建改、农业产业化和基础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走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