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村镇是我国特有的遗产文化资源,近年来,古村镇保护开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其中政府政策支持是古村镇保护发展不可缺失的手段,古村镇特殊属性又决定了其政策支撑体系的特殊性和专项性。本文从古村镇特殊属性和保护开发减贫协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古村镇保护发展的政策需求,进而设计出适于古村镇保护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3.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消耗等给林地管理带来压力。新时期正确处理林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严格保护、持续利用林地成为有效履行林业时代使命的重大责任。文章以峨山县为例,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现状以及新时期林地保护利用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旅游经济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而山地的农业旅游经济在开发中,又因为经济水平不高等原因而有其特殊障碍。本文以河北省山地农业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包括娱乐项目匮乏、社区内部矛盾加剧、生态保护不力、购物和住宿缺乏特色和交通不便等,据此提出了包括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基于社区参与的经营模式、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产品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郊森林公园农户旅游收益、损失与保护态度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城郊森林公园周边5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损失和收益感知,采用Probit回归对这些感知变量和农户的森林公园保护态度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林副产品采集受限、薪柴采集受限和木材采伐受限是农户损失感知最明显的3个变量,但是薪柴采集对农户保护态度并无显著关系;野生动物致害、林副产品采集受限和木材采伐受限等3个会明显导致农户经济创收水平下降的变量对农户保护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旅游开发收益中感知最明显的是改善通行条件,其次是获得就业机会、增加非农收入和增加休闲游乐场所;而对农户保护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为获得就业机会、改善通行条件、增加休闲游乐场所和发展旅游项目4个变量。为了促进城郊森林公园的有效保护和与社区的协同发展,森林公园管理方应主动将周边农户的生计发展纳入管理范畴,并与周边农户合作,以共生互补的方式进行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而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旅游经济主要是指以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下发展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要明确本地区资源优势,寻找科学的路线。以吉林省为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本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从多角度入手采取措施,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市场调查,对草坪回族乡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发展模式和战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方面,提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我国各个经济领域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将这些璀璨的文化更好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当下业内工作人员及学者需要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从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关系入手,对文化旅游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建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顺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75-77
以山东省17个地区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把各地旅游经济划分为5种类型,并指出了影响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逐渐变得炙手可热,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中,旅游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地方旅游行业人才供求与创新发展,而且对于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中,首先应该根据地方特色确定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然后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培养策略的构建,进而为地方旅游经济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县域经济已成为承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综合经济形态。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回顾了新中国70周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取得成就和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增进我国居民收入,进而增强社会公众对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借助智慧旅游工程来提升其服务质量,增进游客的旅游价值感知度。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与智慧旅游的内涵及二者的互促价值;从发展乡村智慧型旅游产业的旅游信息问题、游客价值增进问题及旅游营销策划问题等方面揭示合川区发展乡村智慧型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给出建构乡村旅游的智慧旅游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策略,增进智慧型乡村旅游客户体验价值的策略及智慧型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建构策略等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丰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理论,可以为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 S模型、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河南省各省辖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省辖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不均衡,地区差距较为显著,形成了以郑州、洛阳为主的高发展潜力城市和以濮阳、漯河为主的低发展潜力城市的两极化发展潜力格局;影响河南省省辖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均生产总值、外商在各市直接投资金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餐饮住宿服务单位数等,其中经济和资源指标对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增长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了中部地区旅游用地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旅游用地规划中的旅游用地供需平衡这一关键问题,文章结合荆门市的实际情况,对荆门市的旅游用地展开研究;为确保规划的长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指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直接推进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身心的不二选择,乡村旅游也因此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山西省地理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红色革命氛围浓郁,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而且,山西省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急需降低煤矿产业的占比,增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融入。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资源。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多个建议,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路径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8.
王恒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78-8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在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引入环境价值、使用价值等因素,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评估评价体系及模型,并以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系统评估其多维价值,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太阳沟的实证分析发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占有较大的评价权重。原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旅顺博物馆、原关东都督府旧址、原工科大学旧址的评分值较高。建筑保护与整治应根据各单体建筑的状况动态推进,建议采取"全景式"复归策略,强化街区内人文地理标识。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旅游则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经。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的孝昌县小悟乡应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之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乡村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撑。本文在梳理我国乡村旅游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按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归类旅游人才,厘清各类旅游人才的具体作用,并从转变乡村发展思维、增强经济发展基础、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与增强经济可持续能力四方面,分析旅游人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整合优秀人力资源、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