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很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最重要、最基础的内涵之一,而建设“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建设一个社会和谐、宜人居住、生态良好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陈旖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9-22
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模式演进对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城市发展逐步从经营城市转变到生态城市,并趋向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围绕生态文明理念,从空间优化的角度分析了典型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趋势——和谐城市进行思考,由此提出对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如何调控城市这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探索一条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路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使用绿色建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管理、经营城市等。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和动力。增强生态城市文明意识,应普及生态城市教育,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引导居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徐晶钰  盛筠  王新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城市“生态文化”是协调解决人与自然问题而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包括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生产力的发达,其生态建设、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杭州西湖的生态文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建设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相互融合的目的。宁波生态城市景观建设已有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发展要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抓重点。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政府透露,未来3年内沈阳市将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百项生态恢复工程,把沈阳建成城市环境全面达标、人民生活安定的生态型城市。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著名老工业基地之一。按照中央提出的东北振兴规划,沈阳将致力于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同时沈阳非常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根据沈阳市今年重新修编的生态市总体规划,未来3年内沈阳市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安全、环境支撑、资源保障、生态产业及和谐人居等5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共计实施100项工程,全面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简论生态城市建设的误区与基本机制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许多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通过对当前我国生态城市认识误区的分析,提出应首先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机制体系,给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模式.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总结而形成的理论图式,它刻画了生态城市现有和应有的基本特征,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比较了中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城市模式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它的丰富内涵包含着对当前生态问题的一系列观点、要求,科学发展观所导向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成果形式之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注重生态能力建设。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抓手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加强生态城市的社会事业建设,保障生态城市的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以和谐为主旨的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生态城市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宜居社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社区。生态宜居社区的基本特征包括亲和性、舒适性、健康性、高效性、和谐性.其构建原理包括社区建设的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生态宜居社区的建设要求包括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商务环境优越、社区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韦拓 《魅力中国》2014,(22):39-39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箱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本文就如何建设森林式园林城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刘昇  伊武军 《开放潮》2005,(9):98-99
生态城市也称可持续发展城市,其实质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性循环。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曾经有过多种定义,目前国内较为一致的说法是: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与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在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得到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王阳坤  石守京 《中国老区建设》2010,(12):F0004-F0004
湖北省革命老区随州市,地处鄂北门户,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2000年,设立地级市以来,围绕建设“开放随州、文化随州、特色随州、和谐随州”和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总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截至目前,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369.6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311.19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城市,这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建设适应时代新要求的生态城市,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根据近年来各地创建生态城市的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一套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机制体系,包括生态城市规划机制、生态科技创新机制、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生态奖惩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等。唯有这样,有机制引导、激励与约束,有机制提供保障条件、载体与平台,生态城市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振军 《发展》2012,(7):22-23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城市建设管理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构建以陇上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五宜”新型生态城市为目标,依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建设与管理并重、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并重、功能完善与产业支撑并重,科学统筹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进程,广大民众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一个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兴旺、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奠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规划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巩固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联手毗邻区域,实现跨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示范,积累生态...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既是一种生态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没有区域和国界限制,作为一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在生态城市中也是如此。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精神主导和原动力,渗透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每个方面。在生态城市文化建设的诸多内容中,核心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