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4,(26):36-37
2004年6月3日,中国第一家茅台葡萄酒专卖店在哈尔滨隆重开业。黑龙江省公安厅、哈尔滨市酒类专卖局、哈尔滨市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典礼。葡萄酒专卖店的建设不仅仅是茅台葡萄酒销售的开创之举,也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销售创新进行了有益尝试。销售渠道的单一,信息渠道的闭塞,阻碍了葡萄。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34):30-31
在安徽阜阳市场,葡萄酒销售随着中秋节的日益临近而越发热起来。张裕、王朝、威龙、茅台等葡萄酒品牌打出了促销、堆头等牌,期待今年中秋节有个好销量。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4,(24):19-20
从2002年开始,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株连,山葡萄酒市场一路狂跌,直到现在仍未能走出困境。从2002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针对山葡萄酒的市场状况,我刊组织过多次报道,主题分别为假冒伪劣带来的忧患,山葡萄酒如何安身立命等。近期,本刊记者再次来到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山葡萄酒企业采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5,(28):42-42
威斯诺&;#183;查尔斯酒业建设纯正法式酒堡,茅台葡萄酒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国葡萄酒产业销售收入102亿元,利润12个亿,整体来看规模还很小。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产品销售的红酒企业就有300多家,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国内红酒市场真的是一派春秋狼烟!”8月16日,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在昌黎茅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2006年经销商年会上如是讲。居于二线品牌领先地位的昌黎茅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在今年经销商年会上作出了重大调整,除了新任总经理钟怀利走马上任外,茅台葡萄酒还针对产品结构、品牌策略作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30日,白酒巨鳄茅台正式进军葡萄酒行业,组建了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在当时外行业资本纷纷进入葡萄酒业的大背景下,茅台这一成功的白酒企业将会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到底白酒的成功运作经验能否复制到葡萄酒上来;昌黎茅台葡萄酒厂能否为茅台集团带来他们所预想的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3):30-30
在结束了对江西葡萄酒市场的调查之后,这一站我们来到了东北,来感受一下“北国风光”。东北是我国山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也是低价酒的一个大本营。吉林的长白山地区是野生山葡萄的主产区,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东北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吉林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00余家,占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东北葡萄酒市场形成了以吉林为中心,辐射黑、辽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作为节日消费的主角,酒类产品再次烧热了市场。茅台、五浪液等老牌高端产品价格猛涨,作为新晋贵族的进口葡萄酒也不示弱:顶着精美包装,将卖场展示架挤得满满当当,销量一路攀升。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前不久公布了一项数据:2010年,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总额已达9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  相似文献   

9.
张静  赵慧 《消费导刊》2012,(7):35-36
中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不稳定的起步阶段后,已进入了稳定的成长期,也进入了消费市场的适应期。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葡萄酒企业在管理、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我国葡萄酒企业面临的挑战,我们应当理顺企业的发展策略,方能在葡萄酒国际化发展的大潮中牢牢把握住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4,(20):26-27
2004年5月中旬,“中国葡萄酒细分市场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主办方长城酿造集团沙城葡萄酒公司带来了公司的两款“细分”产品,针对婚宴市场开发的“爱你一万年”干红和针对高端开发的“金牌沙城”葡萄酒。本刊总编辑杜建明先生,著名营销专家黄泰元先生,以及湖北省近百名酒类经销商应邀参加了论坛。论坛提出了葡萄酒的另外一种细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5,(7):B050-B051
“酿纯正酒、酿好酒”,是莫高人一直执著追求的企业精神,十几年来,为引导消费者增强对葡萄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莫高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这样说,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树立中国真正的葡萄酒的价值形象走过的路,就是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靠“诚信”取得辉煌的一个真实写照,“莫高”代表着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前进方向,也代表着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吴琼 《信息与经营》2010,(4):116-117
王朝葡萄酒是中国自有的葡萄酒品牌,也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王朝为中国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也以高品质的葡萄酒令中国跻身世界葡萄酒产业.缔造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葡萄酒“王朝”。日前。王朝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在上海王朝俱乐部,向记者阐述了王朝三十年的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漫谈葡萄酒     
朱美蓉 《商》2014,(40):260-26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象征着时尚和健康的葡萄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饮用葡萄酒,但是大部分人对葡萄酒知识不太了解。本文从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的来源、葡萄酒的定义、分类、酒标、品尝、如何与美食搭配以及一些葡萄酒日常小知识等方面对葡萄酒进行了较全面的解说,从而使热爱葡萄酒的人们可以更深的了解葡萄酒,使更多的人走进美妙的葡萄酒世界。  相似文献   

14.
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怀 《商业研究》2004,(17):122-124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国外葡萄酒公司纷纷抢潍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葡萄酒公司如能采取适当战略,其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必须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作一个环境分析,并且要,分析国外葡萄酒公司在中国的国际化企图的成功可能性;从而才能采取的国际化战略,认为应采取渐进式的国际化战略三步走:先在中国建立销售分公司,再设灌装生产基地,最后才是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8):74-75
浙江葡萄酒市场的年消费量超过10亿元(以厂价计),作为葡萄酒主销区之一.历来是众企业必争之地。但要想在已经形成了王朝、成龙等强势品牌的地盘上打开缺口,绝非易事。华东葡萄酒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强势品牌.仅在青岛一个地区就可实现超亿元销售额,令其位列囤内葡萄酒企业前十强。2005年,华东葡萄酒提出了分步骤实施的“全国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4):84-85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葡萄酒企业争夺的重点地区,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早形成的葡萄酒饮用氛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战略核心市场,诸多地级市的葡萄酒消费量也相当可观。近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升温,浙江市场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本支持的二、三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低端产品将被边缘化。此外,短期内进口产品的冲击有限,给了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葡萄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都与高雅、浪漫有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对葡萄酒的各种评价,比如喝葡萄酒就像是在欣赏一个情人等等,而葡萄酒也多出现于高级宴会场合,亦或是浪漫的情人晚餐中,这当然是电影中的情节,但其却令绝大多数消费者将葡萄酒限定在了那样一个区隔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发展,不难发现国内葡萄酒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葡萄酒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内葡萄酒企业在其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葡萄酒企业在面临更大市场与机遇的同时,也会遭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与挑战。因此我国葡萄酒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凭借过硬的产品创办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葡萄酒品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是我们亟待研究与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郭其昌 《糖烟酒周刊》2004,(36):A002-A002
目前,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因为没有质量分等的机制,消费者购买国产葡萄酒时不能辨别售价与实际产品价值,导致质量与定价和售价不衔接,企业随意订价和销售。我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等是两个——一个是合格,另一个是不合格。在合格的葡萄酒里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根据质量区分等级的科学方法。因此,企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