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分配是联结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纽带,是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经济杠杆。近几年,随着国家分配政策的不断制订和完善,企业分配不公的现象有所缓解。这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无论从全局和局部来说,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企业分配扭曲现象还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选择关系到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实行的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导致了平均主义,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的发展,国企的收入分配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企业实行市场化的分配。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职工依据投入的资本、技术,能力等生产要素来获取相应的收入。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在我国国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市场化的分配模式与企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率,而企业活力主要受到两方而的制约,一方面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特定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下,产权关系的改革只能解决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而不能同时一揽子解决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同时解决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问题。因此,在着手进行产权关系改革的同时进行企业内部的改革应是搞活企业的题中之意。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于今年7月对上海54家企业的厂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意图在于了解企业目前在劳动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我们所调查的54家企业中,从所有制性质看,全民所有制企业2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32家,全民与集体联合企业1家;从企业规模看,500人以下的企业37家,500人以上的企业17家;从企业的地理位置看,市区企业23家,郊县企业31家。  相似文献   

4.
王卫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6):163-166
如何处理好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企业维持和谐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选取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分配关系为代表,以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其显性经济利益分配实际结果的相关性及其与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股东(或员工)的利益分配与同期业绩的相关性很小,但股东利益分配和员工利益分配的变化与业绩变化的相关性较高,同时股东利益分配与员工利益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从长期变化趋势看,这种相关性可能是影响业绩增长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潘晓时 《特区经济》2006,(11):323-325
社会主义精神是基于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平等、和爱和贡献精神,我国企业存在的劳资矛盾紧张、企业活力不足、创新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阻碍着企业发展,同时,由于企业内收入分配悬殊造成的内需不足也阻碍着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国企业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精神。同时,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注入社会主义精神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企业预算约束是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运转过程的关键环节。企业预算约束的状况,鲜明地反映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起合理的企业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使整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活而不乱,稳而不滞,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因此,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有机体。企业要有活力,首先要有动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有两方面的经济动力:一是内在的利益驱动力,二是外在的环境强制力。本文着重分析企业内在的利益驱动力。利益驱动就是指必须形成合理的企业利益结构。而合理的企业利益结构的形成与巩固,又依赖于企业利益的分配。收益分配是企业利益结构的量化。企业利益结构的物质基础是投入企业经济活动的要素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投入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种要素都要求取得自己相应的报酬。各种要素报酬的实质是该种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企业为该种要素的所有者让渡使用权所支付的代价。在大机器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王静 《改革与开放》2007,(10):23-24
<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及时反映和分析分配格局的变化,对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妥善处理三者及其内部分配关系,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自1992年开始按SNA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本文以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为基础,借助省内生产总值(GDP)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该文着重阐述了如下问题:所有制决定分配,就分配谈分配解决不了我国当前严重存在的"分配不公";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做到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相应数量,讲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欺人之谈;私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也不能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都装进按劳分配的大筐;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绝非国有经济退出越多越好;发展集体经济近乎成为一句空话,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愈来愈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张绍华 《魅力中国》2011,(7):346-346
本文探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坚定职工社会主义信念的问题。文中不仅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申重视和忽视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结果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而且对采取什么措施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和通过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达到什么目的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孙凤湘 《发展》2009,(3):76-76
一、为什么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企业。十年改革的实践,通过让权放利等一系列政策,部分调整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使企业的收益有所改观。但时至今日,企业仍活力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所以,要想搞活企业,就必须进一步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姜莉 《中国经贸》2011,(24):80-8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既要完成生产任务。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这两项基本任务,就要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教育人,启发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打破垄断,根治腐败,这是最关键的 记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大家关注和期待很久了,收入分配改革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何凤秋: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谈今年重点工作时,将解决收入分配改革作为政府要抓的首要大事提出来.收入分配改革是民生大事,也是政治问题,影响深远,是固国根本.全社会连年关注,尤其近几年,关注更甚,就是因为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很多问题,积累了很多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但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相当复杂,是一个牵动全局的问题.收入分配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二是居民中分配格局,即各类人群间分配关系.政府、企业、居民分配又可分为不同层面:政府方面还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分配关系,各层级地方政府间分配关系,不同区域地方政府间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革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与政策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如何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何革除传统的分配制度的弊端,让干得多,干得好,贡献大的人能得到相应的薪酬;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外部有效调控和内部自主搞活两方面解决事业单位的分配问题;等等,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产品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分清楚,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广大劳动者对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更为关注,因为分配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强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社会主义废除  相似文献   

17.
李晓艳 《北方经济》2006,(11):57-58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选择关系到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实行的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导致了平均主义,挫伤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的发展,国企的收入分配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企业实行市场化的分配.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职工依据投入的资本、技术、能力等生产要素来获取相应的收入.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在我国国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市场化的分配模式与企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霞 《南方经济》1998,(3):36-38
企业分配制度是解决国家、所有者、劳动者、经营者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本文主要讨论了二个问题,一是企业对其职工所进行的工资分配,这部分作为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是要计入企业成本的,它并不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二是企业完成各种上缴及进行各种扣除后,对余留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而要合理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公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借鉴国外分配理论的思想精华,完善我国的分配理论体系,探索既有效率又公平的分配制度,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本文  相似文献   

20.
《特区经济》1990,(4):25-26
<正>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为我国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管理体制的实施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一、深圳特区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特征深圳特区建立10年来,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种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并进交叉而行。宏观上,始终以明确管理体制为主题而展开;微观上,以增强企业活力,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新的企业运作机制为中心而深化改革。深圳特区企业管理体制这两方面的种种变革,显示出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