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循环经济作为资源高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好地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势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同样为金融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动力。基于金融与循环经济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金融与循环经济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作为资源高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好地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势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金融业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同样为金融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动力。基于金融与循环经济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金融与循环经济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的环保理念。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在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世哲学,对于进一步充实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贸服务业是当下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增长的核心助推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以求准确把握影响甘肃省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推动甘肃省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继续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循环经济的推进需要相关的保障措施,有赖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2013年1月,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一场革命,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经营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勇于创新精神,结合企业的实际。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中,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不断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发展自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祝蓉 《商》2014,(22):238-238
当前,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追求绿色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伦理道德等先进思想的绿色产业(Green Industry),能够代表未来社会的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它是由绿色农业产业、绿色工业产业、绿色服务产业等多个产业构成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而商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商贸流通经济作为先导性产业,需要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融合速度加快、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迅速等特点,这也对商贸经济发展提出更多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以新常态背景下的商贸流通经济为论述对象,主要探究在此背景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特点,并分析商贸经济流通转型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从而能够为商贸流通经济转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较少涉及主流经济学的范畴。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新认识,通过全面分析、梳理经济增长理论,从主流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提出应通过政府的有效制度规制,将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长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倡导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为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从战略选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角度分析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论述了湖北省如何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震 《现代商业》2011,(30):105
循环经济是指投入最少的自然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最小限度的排放环境废弃物,尽量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作为一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线性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对社会推行着行之有效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循环经济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实践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将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与江西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江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阐述了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并从更新发展观念、加强规划引导、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支撑、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是经济…  相似文献   

15.
阳建勋 《市场论坛》2006,(2):252-252,254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文章阐述了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在循环经济立法中必须注意平衡几个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正>循环经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遵循的是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旅游循环经济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不过分依靠资源来寻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在资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武  姚亮 《商业研究》2008,(2):136-138
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随着一、二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为其服务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服务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发展缓慢、观念落后、内部发展不平衡、自身循环水平低、地区间服务业发展不协调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思想,构建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正被逐步提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将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为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但目前我国融资渠道的现状导致循环经济发展受到资金缺口的限制,而作为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否能够应用于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成为我们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针对二者特性依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从而有效结合也解决循环经济领域发展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依靠技术进步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主观评价是不准确的,主要表现是高估了其直接影响力,而大大低估了其间接影响力。本文根据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构建出测度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模型,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在1952—1978年和1979—2006年两种不同体制时间段下的影响力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与检验,发现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力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就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其中,所用研究思路、方法和新的发现,对研究服务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