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正> 稳定物价的方针是党的价格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方针要求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某些不合理的价格进行必要的调整。近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把这个方针绝对化的倾向,一度过多地强调稳定,而忽视必要的调整,以及物价管理体制和市场管理办法中的问题,使某些不合理的价格不能及时调整,影响了生 相似文献
3.
<正> 一几年来物价的变化和调整物价的必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产生了稳定和调整物价问题。这一次稳定和调整物价,所面临的情况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前两次稳定物价是在生产下降、商品供应极度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一次是在生产持续增长、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几年,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市场商品供应状况逐步改善,限量供应在逐步取消。这就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产生稳定和调整物价问题呢?这一次稳定和调整物价,主要是由于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把物价冻结了十年,价格体系越来越不合理。农产品和矿产品成本上升,没有提价,相对价格显著偏低,以致生产发展迟缓,供应愈来愈紧张,有必要大幅度地提高价格。农产品是消费品的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5.
王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4):56-6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控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物价总水平的惯性和周期性波动由初现端倪到日升月恒,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的价格,由于各种产品的价格长期凝固不变,因而价格总水平也长期地保持稳定,没有周期性波动和价格向上运动的惯性。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直接由国家定价的产品种类和范围不断缩小,企业逐步具有独立的利益和目标,包括定价权在内的经营权也越来越大,微观定价机制和价格总水平形成机制已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物价惯性和周期性波动也随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显露出来,并随着国家对价格管制的放松而日趋明显。物价的惯性和波动在经济中影响愈来愈大,为人们广泛认识和关注,保持物价稳定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对我国物价惯性和周期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物价运动的动态特征,有助于阐释物价惯性和波动的成因,并提出因事制宜的稳定物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价格运行规律对分析价格走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表明北京市价格变化规律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2007年以来,价格结构性变化态势显著;二是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明显;三是2007年以来,相对于国家物价上涨存在一定滞后期;四是投资对价格推动力减弱,需求对价格的拉动现象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界通过研究建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面临着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改革经济体制,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主要是要按由政治经济学阐明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调整产业结构,则主要是要合理组织生产力,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能够最优地结合起来;因此主要要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过去我国产业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向畸形方面发展,有其种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左”倾冒进;同时,也同如下一种传统观念有关:只存在支配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否认还有支配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企图用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吞没”生产力发展规律,结果根本不顾和违背生产力发展规律,造成严重的恶果。今后,要调整和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就要克服过去的错误,切切实实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1.
<正> 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经济性质生产力运动的规律是自然规律、技术规律,还是经济规律?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一个原则问题。把生产力视为技术范畴,否认生产力运动规律是经济规律,这是长期忽视生产力理论研究的认识根源之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一条唯物主义真理。物质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农业生产),或者是技术过程和经济过程的统一(工业生产)。因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变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物价变动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会计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发展,并尝试对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浅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经过了由“重、轻、农“到“农、轻、重“,再到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优化演进过程.文章通过回顾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历程,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从中得到的教训,对当前指导我国如何进行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冠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12):4-6
我国在“九五”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科技进步和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全国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达到8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正在提高,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64.5亿美元,对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讨论已经相当普遍深入,著述颇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仔细分析起来,有关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讨论,大都出自战略考虑和政策制定的层面,理论性探讨的内容相对薄弱。本文拟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关理论性问题做尝试性探索。溯本求源,我认为要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谈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价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物价水平变动的规律,预测未来价格变化的走势。利用时间序列的移动平均比率法、频谱分析、ARCH类模型等,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波动的季节性、周期性、集聚性等特征。结论显示:我国物价波动呈季节性特征,具有3年左右的短周期和9年左右的长周期,聚集特征明显,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长期记忆性。有关结论对预测我国未来CPI的走势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