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财政参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罗友杰,张秀颖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城市财政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是责无旁贷,也是刻不容缓的。为此城市财政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使我国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一、改革城市排...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供水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峻、水质污染程度的加剧,特别是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做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城市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供水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供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特别是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城市供水问题也日益显著,因此做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理想城市--生态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工业革命以来,急剧膨胀的人类活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同自然的共生关系。环顾今日之世界,一些城市已变成了雾茫茫、灰蒙蒙、密匝匝、闹哄哄的天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5.
李金才 《当代经济》2003,(10):59-60
超污染区域主要是指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的急剧恶化,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在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环境污染报告中,中国环境污染的指数居世界前列,其中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尤其严重。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本文试图通过对超污染区域优质环境资源价格的均衡分析,达到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深刻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规模扩张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以归结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基于200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改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且对于不同类型环境污染均具有抑制效应。城市规模扩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中多中心和低密度城市规模扩张的环境污染治理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城市规模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起到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燃气化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燃气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气化率已达到50%以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中城市新开发远郊居民小区、以及全国远离城市的数以千计的大中型工矿企业宿舍区,对城市焦炉煤气可望而不可及,少数有条件的单位和居民不惜重金购买液化气,绝人多数居民只能年复一年,接受蜂窝煤炉的烟熏火燎,为了解决这一现实的问题。8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远离城市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三线企业,为稳定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环境污染和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已倍受世人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建筑节水形势分析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当前中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水利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全国670座建制城市中有400座不同程度的缺水,110座严重缺水。节约用水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泛滥成灾的生活垃圾,迫使人们积极采取措施,科学合理的加以处理和利用。焚烧垃圾可以使垃圾的容积减少90%,重量减轻75%以上,而且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焚烧垃圾发电是使之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有效方法。资源化:垃圾焚烧后,热量用于发电,做到废物综合利用。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垃圾若按平均低位热值2900kj/kg估算,相当于1400万吨标煤。  相似文献   

11.
Asia is fac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including urban air pollution 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s a major source of greenhouse gases, what happens in Asia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world warms over coming decades. This paper reviews key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region and the growing opportunities for a transition to a cleaner economy powered by zero‐emission energy sources. Economic mechanisms – including emissions pricing, reverse auctions, and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 with green certificate schemes – have the potential to underpin a much greener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Asian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蓬勃发展的外卖新业态经济带来新环境问题,如何治理外卖包装垃圾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环境问题。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外卖包装垃圾产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外卖包装垃圾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外卖包装垃圾产量空间差异较大,呈现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夜间经济、外卖恩格尔系数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对外卖包装垃圾产量呈正向效应,对我国三大城市群外卖包装垃圾产量影响最大,对东北、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本文提出“源头减量、因地施策、靶向治理”外卖包装垃圾治理对策,为外卖行业绿色转型和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起,我国城市群由专业化分工快速转向功能分工,但优化城市群功能分工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运用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仅包括自变量空间滞后的SLX模型,研究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工业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在城市群层面,功能分工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呈正“U”型关系;功能分工结构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均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在城市群内部,功能分工空间溢出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空间滞后效应均有利于邻近城市减轻环境污染;但城市群功能分工技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均未体现出预期减排效应,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功能分工与协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超效率SBM模型,采用全局参比的Globe-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中国28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3.5%、1.2%和2.3%的速度增长,GTFP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作为"绿色软技术"的技术效率贡献相对不足;(2)三大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差异是GTFP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在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3)超大及特大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领先优势,且研究期内不同层级城市GTFP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向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0):121-129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高速推进,城市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城市三支柱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分别采用城市5年人口年均动态增长率、空气PM2.5浓度年达标水平、5年地区GDP年均动态增长率3项指标,作为城市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增长3大维度表征,构建“8类4级”城市分类评价方案,其中4级是指城市发展呈现强、中、弱、欠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特征。对中国2013年所有数据可得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实证研究,获取基于发展态势的城市分类结果。结果显示,90%以上城市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环境污染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我国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流失和财富增长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16.
汪克亮  姜伟 《技术经济》2022,41(10):109-121
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向。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2个地级市数据,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水污染相比,科技金融政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从城市区位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要优于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从城市等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高等级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治污排污效果;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是科技金融政策改善环境的有效路径。此外,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对于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上述分析首次尝试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科技金融政策的评估框架中,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有效地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争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以2001—2010年中国9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2006—2010年数据探讨环境管制是否有效抑制外资进入与污染排放。结果发现:(1)FDI能带给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2)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3)产业结构会加剧污染的产生。(4)当地工业总产值过高,使得污染严重,会使得外资转移到西部与中部低GDP区继续去污染。环境管制虽抑制了FDI进入投资,却无法使污染达到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城市的严重污染, “掠夺式”开发与利用,人类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随着全球意识的加强,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城市污染等影响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保护海洋、海岛环境问题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以舟山为例,通过对环境的理想化建模和数据仿真,结合相关理论评价和分析舟山环境和环境污染现状,为舟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urbanization since late 1970s. The great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has resulted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which urban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occurred in most cities, especially i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This research, taking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SPUA) as a case study area, analyzes the urbanization expansion in the last decades, discusses the water shortage and water environment changes following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such as groundwater sinking in the urban and plain area, sea water and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coastal cities, water pollution overspreading and "water ecosystem degradation, and puts forwards some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ility in populous regions with severe water shortage.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UA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modern water resources inter-city networks to regulate water resource between cities, adjusting urbanization policy and urban scale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optimizing urban industry structure by restricting high water consumption enterprises and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tertiary industry, improving water use efficient to reduce fresh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ewater discharge, introducing economic means to water pricing an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stor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the natural water-making capacity.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群区战略规划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士谋  陈振光  吴松  王波 《经济地理》2008,28(4):529-534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其规划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并存在着诸如内部结构功能不完善、规划中对环境的重视不够,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城市群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以及城市群规划的新思维新战略的若干关键问题(核心城市、网络发展、合理开发等),特别是在城市群区内的超大城市、核心城市应当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环境质量好的清洁型、服务型城市.以期能在规划界引起探讨,从而使城市群规划与城市群的发展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