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又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技术上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也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式。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政府供给主导特征 ,在方向上而不是过程上可以用连—拉模式进行解释。通过对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的分析可以发现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仅要按技术类型选择 ,还要按技术进步的过程选择。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机械技术进步以农户需求主导型为主 ,生化技术进步则应以政府供给主导为主和为先 ,技术成功后以农户需求主导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改造和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520户农业专业大户的调查资料,利用生产函数理论对横截面数据的农业技术进步进行有关计算。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在总体上有所放缓。农业专业大户的技术进步状况明显高于一般农户。农业技术进步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远离中心城区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粗放。农民专业协会组织对农业专业大户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对我国稻谷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稻谷总产量从1949年的4865万t增加到2006年的18257.2万t,增长275%,但是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在稻谷生产中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利用E-S模型,以早稻生产为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早稻生产中的机械型和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2000年以前我国早稻生产技术进步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模式,且各地区早稻生产技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从技术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基础,技术进步是结构变动的基础和动力,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技术的生产周期决定产业兴衰更替,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移动来实现的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农业技术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的基础是传统农业技术和常规现代农业技术面向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的过渡、变迁。在分析中国农业技术“二元结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常规农业技术衔接的原则、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日、以经验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农业的技术进步。诱发性技术进步和创新理论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取得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中国农业资源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土地和水资源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巨大,这决定了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只能走“综合型、非均衡、动态式”技术进步路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增长除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技术进步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扩展的CD函数,采用全国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广义技术进步中分解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结构效应和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影响,进而更为精确地测算了1995-2008年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明显,农业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呈现分阶段的特征,而且近年间降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重新审视并界定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范畴,提出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金字塔排序体系;解析了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及其内在机制和技术进步的动力问题;剖析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双重性及内在关系的处理以及我国农业技术进步面临的困境,影响因子和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详细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约束,提出了完善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进步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导致了农业技术进步在时序上呈现为阶段性。由于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必然导致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伴随着不同水平的农业技术,不同技术水平对应着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这既反映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内在依存关系,又构成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的阶段论。分析我省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阶段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第一阶段,即1949~1964年。建国后从1950年开始,农业技术进步工作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尽管技术进步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反右扩大化社会震荡的影响,但却是我省现代技术对传统经验的第一次大挑战,使农业技术综合水平系数达到了3.3114,在农业这一阶段的发展中表现出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资料,1964年农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已达到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47%。比较不同机制的收入效应,说明运用农业技术进步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汪小勤劳动力作为农业部门主要的生产要素,其增加或者减少必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而农业最初作为一个高密集使用劳动力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必将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影响。本文打算从上述两个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一雅 《经济师》2006,(9):48-48,5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商品经济体系之外,农业技术的运用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环境。人类的各种技术活动,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推广,都是在社会经济制度框架之中进行的。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文章通过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过程的比较分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寻求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骏  蔡贤恩 《技术经济》2010,29(10):57-63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市场是农业技术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中间市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此领域相关研究着重于分析农业技术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区域农业技术市场的特质,同时以产权角度分析农业技术市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未分析农业技术市场与农业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着重于分析农业技术市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观推动作用,通过间接方法,结合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函数模型,使用Eviews软件实证分析农业技术市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主要结论为:我国农业TFP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TFP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较小,且变动较大;农业技术市场合同金额对农业TFP几乎无影响;农业技术市场效率低下;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文章从宏观层面、产权角度、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市场主体及技术推广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效益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先进农业技术获取。通过基于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和自主创新两难中的权衡,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差距,并据此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政策诱致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原理,政策的诱致作用可以缩短技术进步的时间,短期内完成技术替代,并构建了政策诱致发展模型。采用C-D生产函数法对农业科技贡献率进行测定,得到含有政策变量条件下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研究得出,设施大棚政策实施效果好,有效的政策措施或体制安排对农业科技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且具有较高的促进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