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福立 《经济论坛》2012,(2):106-107
本文运用T-M和H-M模型对2010年63只阳光私募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选股能力的基金只占小部分,大多数基金不具备选股能力;除极个别基金具有择时能力外,其他基金并不具备择时能力,并且一些基金由于较差的择时能力反而拖累了业绩.  相似文献   

2.
证券投资基金波动择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已有的关于择时能力研究中没有发现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然而通过改进Busse的波动择时模型,从波动时变的角度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显著的波动择时能力;并且这种现象在开放式基金中更为明显。此外,通过在波动择时研究中引入传统择时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其所得结果要优于Busse波动择时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以中国权益性开放基金为样本,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研究他们的择时能力。研究发现:(1)个人投资者的择时交易明显降低了其实际投资回报,印证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机构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在第一阶段(2005—2013年)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但在第二阶段(2014—2021年)差异不明显。(2)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与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管理费率越高的基金产品,基金投资者的择时能力越强。(3)在整个阶段(2005—2021年),基金投资者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择时能力较弱,但对不同基金产品的横向配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刘凯 《当代经济》2009,(17):144-146
本文运用IK绩效分解模型从市场时期和基金类型的角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偏股型及股债平衡型基金在熊市及牛市都具有较好的择时能力,并且熊市的择时能力要稍强;而偏债型基金在牛市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在熊市中则具有负向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中国开放式基金能否战胜市场这一问题,把2005年2月-2009年5月的97只中国开放式基金,分为三类:偏股型,平衡型和偏债型;分别应用M2指数、詹森指数及T-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基金总业绩、择时能力及持续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开放式基金在研究区间内总体业绩M2指数为负且Jensen指数不显著,也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业绩具有输持续性.结果反映,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开放式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相似文献   

6.
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了基金投资能力,但很少从经济周期视角研究基金投资策略.文章首先从选股和择时两个维度检验了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策略是否存在周期性转换,然后分析了不同投资策略的相对绩效与投资者偏好.研究表明:第一,基金经理确实存在显著的选股与择时能力.从整个行业看,基金的择时与选股能力存在周期性转换,其中择时能力在经济紧缩期更突出,而选股能力在经济扩张期更突出.第二,个体基金存在显著的投资策略粘性,而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转换,中国市场上择时与选股两种能力的周期性转换并不能带来更好的基金收益.第三,行业层面的周期性源自个体基金两类不同的投资策略:第一类投资策略在经济扩张期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都强于其他基金,而在经济紧缩期则都弱于其他基金,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的基金更关注其在经济扩张期的投资表现;第二类投资策略则相反,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的基金更关注其在经济紧缩期的投资表现.前者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而后者则表现为低收益、低风险.文章的研究不仅发现了中国基金投资行为的新特征,还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提供了投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金的选股和择时能力是影响基金投资绩效的决定因素,基金绩效分解的基础理论模型包括T-M模型、H-M模型、C-L模型和HM-FF3等模型。运用上述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进行绩效分解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样本基金而言,无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基本不具备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股市进入熊市,基金净值缩水达40%以上,很多基金跌破面值,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采用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直接影响基金公司业绩,本文选取了2005~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仍没有显著提高,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基金公司业绩仍然不具有明显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Jensen Index、Sharpe Ratio、市场择时能力等三个指标,研究了我国封闭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本质上是考查我国市场基金历史业绩对未来业绩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揭示作用,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种适用于我国基金市场的简便、易行的投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择时选股模型,对我国近半年来的弱势证券市场背景下的36只证券投资基金择时选股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目前弱势市场下的投资基金发展得出简要的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卖出和买入公告对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管理者卖出交易和买入交易为公告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公告当日及给定事件期超额收益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卖出公告样本反对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人能够“卖高”,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公告样本支持半强式有效假说,管理者不能够“买低”,在公告日和事件期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中国上市公司中管理者买入交易和卖出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者买入后的市场流动性减弱,归因于管理者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卖出降低管理者的股权,提高市场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减弱。管理者在市场交易比较活跃的日期交易,可能是因为在高的市场交易量下能隐藏管理者的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澜飚  李贡敏 《财经研究》2005,31(11):17-2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4.
康洪艳 《经济管理》2007,(18):20-2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退出对于确保投资者获得有吸引力的回报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考虑声誉因素影响时,风险投资机构如何通过对合理退出时机的选择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封河北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现状追行实证研究,得出该省上市公司存在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再融资能力弱、後备力量缺乏、净利润成长性差、公司治理存在弊端等结论,并封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We analyze endogenous timing in the switching of technology. Each user chooses when to purchase a new product which embodies new technologies characterized by Marshallian externalities. The technological switch occurs when a large number of users purchase new products.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multiple market equilibria exist, and one of the equilibria in which technological switching occurs is efficient. However, if we introduce even a small amount of uncertainty, the switch is delayed in the unique equilibrium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 resulting in a loss of social welfare. The market power of a monopolistic supplier of new products alleviates this in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Many biases plague the analysis of whether employers share rents with their employees, unlike what is predicted by the competitive labour market model. Using a Portuguese matched employer-employee panel,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first to address these biases in three complementary ways: (1) Controlling directly for the fact that firms that share more rents will, ceteris paribus, have lower net-of-wages profits. (2) Instrumenting profits via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share of exports in firm's total sales. (3) Considering firm or firm/worker spell fixed effects and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downward wage rigidity. These approaches clarify conflicting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and result, in our preferred specifications, in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rent sharing (a Lester range of pay dispersion of 56%), also shown to be robust to a number of competitive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8.
We document a negative impact of realistic trading timing on trend-following profits, across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equity indexes and stocks. The discount effect is substantial but reduces as trend signals become less accurate. The size of this trading timing bias is largely driven by the volatility of buy-and-hold returns and that of trend signals.  相似文献   

19.
The endogenous order of moves is analyzed in a mixed duopoly for differentiated goods, where firms choose whether to set prices sequentially or simultaneously. It is shown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private duopoly where firms set prices sequentially, in the mixed duopoly firms choose prices simultaneously. Moreover, 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e mixed duopoly under price competition differs from the one under quantity competition, since in the latter case decisions are taken sequenti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