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社会就业环境和高等教育的管理相脱节等现象,加上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差异.都给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增加了难度。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大学生自身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就业和财政政策具有密切的关系,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和保障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已经有了关于财政政策和就业之间的种种理论。弱势群体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部分代表,和一般的就业群体具有共同点,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需要社会和政府进行就业扶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困难不仅成为了社会的负担,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研究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支持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群体是就业弱势群体,长期以来,有劳动能力(包括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通过在福利企业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等集中有限的途径和形式实现就业。而福利企业在解决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福利企业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福利企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6):89-90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其在就业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劣势,本文通过分析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积极思索、在校企合作方面拓宽领域,探讨构建政府、银行、企业、高校为资助主体的资助工作与就业援助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组成部分,在运用社会资本、扩大就业、缔造社会财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效果。尤其是在现今风险无处不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日益剧烈,企业的风险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最低工资标准通常是在市场劳动力过剩时期弱势群体缺乏议价能力且就业困难时发挥效用的兜底机制,从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三个低于”的现象,其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劳动者三组力量的博弈。因此,今后需要我们重新明确最低工资制度的归属,厘清政府与企业责任、积极制定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辅助公共政策,并最终建立主辅得当的最低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7.
唐毅 《商》2014,(10):241-241,239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完善和繁荣的必由之路,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带来不同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改变,失地农民就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弱势群体,作为发挥社会稳定作用的社会保障应当更多的关心这些缺乏在新兴城市当中谋生的社会人群。在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的同时保障他们在新的环境下的就业既能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同时也能为城镇化和工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创造出一个以社会保障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拉动社会保障的良性循环,本文以昆明市呈贡地区的失地农民就业现象为例,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当前转型时期的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供一条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显著加快,弱势群体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的城市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偏低,在以"效率"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中,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无法有效解决其就业和生活困境。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随着弱势群体的规模逐渐庞大,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类型及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成因进行剖析,从大众媒体的视角积极探讨和搭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分析扶持弱势群体就业的现实意义。扶持弱势群体就业是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贯彻公正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新型测度方法,结合地理优势异质性特征,首次从跨国面板层面对上述作用机制进行细致检验。得到的结论主要有: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对弱势群体就业率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适度赶超能有效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偏离"比较优势零值"较远的赶超会抑制弱势群体就业,中国的赶超已经处于抑制弱势群体就业的负效应区间;"契约型地理优势"有助于弱势群体就业率提升,加快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和消除国内市场分割,是使得"契约型地理优势"在中国发挥正向效应的重要手段;释放企业经营环境红利和弱势群体社会地位红利有助于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实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与弱势群体就业率提升;我国政府当前大力推行的碳减排和能源效率提升计划,可能会对弱势群体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但可以通过"以总量补效率"的形式淡化上述冲击。  相似文献   

12.
庞青 《中国报业》2014,(16):35-35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帮扶体系,但基于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经济发展均衡以及个人生理条件、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的差异及不断变化,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很难改变。近年来,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关注弱势群体,表达弱势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加大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和权益维护的报道,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张玉美 《现代商业》2012,(2):288+287
社会弱势群体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包括社会结构的调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政策变化、个人能力、就业观念等多方面。探析弱势群体的成因,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扶持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武汉市洪山区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后,就洪山区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残疾人就业结构单一、文化程度低、自我价值取向不明确、企业招纳残疾人落实情况差等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残疾人联合会;加大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引导、鼓励残疾人创业;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公平性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唐静宝  王永波 《中国市场》2011,(22):160-161
人权是为了适应和保护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一种政治理念和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和完善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就成为了制约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开始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势,特别是贫困家庭相对于其他就业群体来说,获得就业机会的力量薄弱,身体条件的劣势限制了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范围,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范围较窄。解决城市贫困家庭的再就业问题,需针对贫困失业人员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开拓潜在的就业渠道,为贫困家庭成员提供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拓宽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就业空间,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为离岗失业人员提供切实的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8.
郭瑾 《国际广告》2010,(2):131-132
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促进低碳经济,关注弱势群体是近年来CSR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若过于强调这些领域,就会本末倒置。甚至削减CSR之于企业和品牌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WTO经济导刊》2006,(5):74-74
弱势群体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总体而言,弱势群体是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相对于其他群体有更多不利之处,需要得到帮助、扶助,因此需要社会的普遍关注。那么除了政府对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支持以外,更多的社会公众、企业,也参与到了扶持弱势群体的具体行动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从中收获到很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德国及欧洲各国社会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经验,揭示了德国为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采取提供工作整合机制社会企业的活动领域。通过对德国模式的说明来阐述其对中国多元化就业路径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