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入WTO,无论是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都将面临着资本的竞争。经济相对脆弱的西部经济要经受更大的考验。同时,外国资本也会更加关注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自然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能否把扩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西部地区如何应对WTO挑战,应当做好两件事:一是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例外规定;二是强化当地的法制环境。例外规定可应用的几个方面纵观WTO多项协定、协议,不难发现它们多边贸易规则的结构框架“是由若干规则和一些东拼西凑的例外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3.
西部地区一大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状况将得以改善,优势资源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扩张得到促进,对外开放长期滞后局面将会扭转,所有制结构必将得到优化。因此,西部要从多方面考虑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及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性障碍 一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商业化进程,积极推行城市发展战略,逐步淡出农村金融市场,上收贷款管理权限,减少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使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加剧。二是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弱化。农业发展银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职能狭窄。  相似文献   

6.
郭新明  孙炜 《经济界》2002,(5):88-90
一、引言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课题。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应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还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则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而且也关系到西部经济发展的全局,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问题。笔者认为,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理由有四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9.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专业市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市场交易能力和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率。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反映经济效率,同时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追赶效应的协同作用,使用2008—2017年除西藏之外的西部11省(区、市)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与东中部地区对比可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专业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与协调,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未能形成推动经济追赶的持久动力。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培育专业市场,从而提高市场交易能力和效率,加快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步伐。  相似文献   

12.
13.
李绍美 《企业经济》2002,(8):138-140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困绕和束缚许多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与发展和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为了化解不良贷款,减轻国有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入世"带来的压力与冲击,近年来国家给予了核销、剥离和债转股等一系列宏观政策,中央银行加大了资产质量监管,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也通过各种手段化解不良资产,防避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新增贷款质量普遍提高.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较年初下降了3.81百分点.但是,部分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居高不下,余额、比例"双升",化解难度加大,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SWOT法较为全面地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发达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及物流中心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1信息技术协议产生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量大幅度增长。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6年12月13日在新加坡召开的首届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部长宣言》(通常称为《信息技术协议》,即ITA)。目前,ITA参加方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额已占到全球此项贸易额的90%。《信息技术协议》也已进入操作运行阶段,并于1997年7月开始第1阶段的关税减让。我国在1998年已明确表态愿意成为ITA参加方,将半导体、计算机、计算机设备、电信设备和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